第53节 县令和师爷(第2/2页)

“说起来这朱正病殁的还真是巧啊?”

“是啊是啊,可巧就不中用了……”

……

对门有对门的好处,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两个衙门沟通起来就很方便。

当日午后,钱塘县刑房罗书办便带着衙役找上门来,言道要“办案”,要追索“凶徒”。

五显寺中门大开,周通和一众新贵们列队相迎,将来人迎入正殿后,周通命人抱来一口金丝楠木箱子,里面是从黄七宅子里搜出来的足色大锭纹银,算是月例,罗书办搭眼一扫后,面上终是有了丝笑模样。

下一刻,周通又从怀里摸出两张纸来,言道山里人初来,人头不熟,这两张房契,算是自家给衙门里诸位的“拜门礼”。还望罗书办不辞辛苦,回去后看着调剂分派一番,日后再有好处,总归是要想着罗老爷的。

罗书办看到两张故黄帮主家的房契后,这才眉花眼笑起来,没过多久,罗书办就查完了案子,和周通有说有笑的走了出来。然后当着外间众人的面,夸奖某人“明事理,知进退”,是个能做事的……

等罗书办一行人到门口,一旁有那胡透顶把早已准备好的五位白发苍苍,犯下了杀害故黄团头一干人等的“悍徒”奉上,只见众衙役呼喝之间铁索飞舞,下一刻,查验完现场,捕拿到凶犯的罗书办一行人,便回衙复命去也。

同样的程序,当天晚些时候在仁和县来人后,又走了一遍。仁和县这次是刑名师爷亲自带队,听到凶徒已被带走后,倒也没说什么,只是临走时当着众人的面叮嘱了周通一声:“日后用心做事。”

说到踢皮球的最高境界,钱塘仁和这两个县衙在大明朝完全可以排三甲。

由于历史原因,这两县在杭州的辖区是纵横交错,处处飞地,著名的“钱塘不管,仁和不收”这条谚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好事要有我一份,麻烦请去隔壁。

对于统管杭州城内无数花子的丐帮团头来说,余师爷临走时的那句话,才算是给了周通完整的官方认证,对上了虎符。

至于三日后,周通在五显寺正式升座,会见各路道上好汉这种事,也不必细说。总之,穿越势力在付出了两块仿古怀表,一把淡水珍珠,几瓶氯霉素注射液,以及一些弹药的代价后,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地下渠道,用来为日后的开拓大业搞人力资源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