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3/5页)

卓思衡想了想道:“那不如就将公主殿下的乳名起为辰这一字好了,无雨而震仍为雷。”

“阿辰……是个好名字!”刘煦兴致冲冲取笔蘸墨在纸上写了个辰字,落笔时却又叹道,“可惜,如果阿辰是个皇子,这一卦象岂不更妙?”

卓思衡能理解皇帝的忧虑与期待。毕竟刘煦自己也是东宫早立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当时的皇后决意让他去争一争,他若是到年长后没有这个太子之位,只怕这条路更是难行,因而在刘煦心中早立太子是稳妥且对孩子负责的行为,然而他的第一个孩子却是个女儿。

刘煦与他父亲的过往使得他如此设想也是理所应当。

卓思衡并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答案对此时的刘煦想必惊世骇俗,可他已经斟酌过的措辞就显得温和许多:“一直以来臣心中都存有好奇,想问陛下求要一个想法。”

刘煦率然道:“卓参知尽管说就是了,朕对你绝不会有所隐瞒。”

“陛下以为太后与大长公主是如何人也?”

“这还用说么?”刘煦想都未想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太后与大长公主皆为一代女杰,朕以为她们之能世间丈夫亦有不可及。尤其是太后,朕幼年无有师尊,多亏太后悉心教导,以事理述书、循循善诱,朕才能不至于因开蒙过迟而尽显愚鲁。可见太后智识过人。而之后的事卓参知都是知晓的,朕与你难以互通消息,多亏太后一直暗中替朕谋划,其心中丘壑与谋略绝非寻常妇人可比。”

卓思衡深以为同,点头道:“那若是将瑶光公主交给太后开蒙教导,陛下可放心?”

“当然放心。”刘煦干脆道,“皇后……身体不大好,朕也不怕卓参知知晓,她的情况多是因朕处置她家人才郁结于心,虽是因阿辰的缘故,她最近稍有好转,可还是屡屡提及其母亲与妹妹,朕不愿阿辰在她身边长大,宫中若由太后教导阿辰,朕便毫无后顾之忧。待到阿辰到了开蒙年纪,朕也希望卓参知能像施教指点朕一样做她的启蒙恩师。”

卓思衡确信太子说得是肺腑之言,于是他也直言不讳道:“在陛下心中,是太后与臣从龙而逐云,助陛下登临九五之尊,对么?”

“这是自然,没有你们就没有朕的今日。”

“既然如此,那瑶光公主也有太后和臣的教导辅弼,她为什么不能继承陛下的宏图,有朝一日与陛下一样贵为天子呢?”

刘煦呆愣在原地,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卓思衡的实话字字如金,他当然不会以此言为忤,可是要让公主继承自己的皇位,刘煦却是从未想过,今时今日第一次听到如此言语,不免整个人都如遭雷击,只道:“卓参知……是认真的?”

“臣自然是认真的,不过瑶光公主是陛下的掌珠,一切要看陛下是否认真。”卓思衡想将思考的时间留给刘煦自己,于是起身拜道,“微臣中书省还有政务,容臣告退。”

……

瑶光公主办过百日礼的后两日可谓风平浪静,直到第三日小朝会当天,朝堂上才又出现了争执。

起因是卓思衡提议宣永一年的恩科可以在照常科举的基础上增设正式的吏科,礼部被这突然袭击搞得晕头转向,当即表示吏员的归属是由吏部考核任免,他们礼部只管科举,这样一来让他们去插手吏部事宜,实在有失妥当。

礼部尚书何敬辉说完又觉得不够充分,当下又想出个理由来道:“再者说眼下已是十月,十一月各州郡通过的考生便要入京,准备时日也不足一月,这样仓促的当口如何能完善吏科各项事宜?若是办砸了,岂不是令圣上登基头年的首次恩科蒙尘?”

推脱职责在朝堂上是件常见的事情,没人觉得奇怪。

靳嘉作为礼部侍郎也在朝议之列,他听完自己上司的这话后当即觉得这个上司是不能要了,要知道卓思衡什么时候会打无准备之仗?指望为难他而推脱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