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3页)

卓思衡顿时警觉,只故作笑意道:“这话可不能乱说,我是太子殿下此行的陪臣,今日之事都是太子殿下的主意,我等唯有奉命行事。”

“大人,我本是王府的歌姬,宴饮之上宾客百态,尊者未必为尊,智者却永以为智……您或许以为我人微言轻,然而我所见之人之多,绝非您能想象。您与太子殿下虽有尊卑之分,可太子殿下却倚仗于您,只论今日他每每听到一人的陈情后,都下意识去用余光看您便可知一二,相信今日之事也是您的主意。我所言之切,绝非炫耀自己之识人,无非是想借此向大人表一番恳切,我每一句话都是肺腑之语,所求也不过活着而已。”

姮姬说完竟跪了下去。

“我自知身份诡诈,又涉及藩王与地方官吏勾结,若是太子殿下知晓,难免将我送至帝京由圣上盘问,结果或许是为平息事态而就此消失。但大人您的智谋与声威小女子即便微贱也曾听闻,济北王世子深恨于您,济北王也引您为患,当昨日我听闻您自述姓名,我便知道自己有救了!”

即便是激动,姮姬也不失清晰的吐字和表达,卓思衡对其心智与谈吐刮目相看,又不好出手搀扶,只道:“你先起来说话。”见她起身,才又道,“既然你知无不言,我也可以告诉你一句实话,你所言之事已超出我的设想,我不敢保证你的安危,但如果你能尽可能将真相告知,我也许可以想到两全的办法。”

姮姬似是早已做好忘死一搏的准备,听罢非但没有忧虑,目光甚至更为坚毅道:“我自做此法,便已有了最坏的打算。”

“好,那我问你,济北王和其世子为何要接近方珲?”

“他们想找一个能入京说得上话的官吏。”姮姬干脆回答,“帝京的官吏各个小心谨慎,不敢接触藩王,但如果是地方官吏他们却可以先行交好,甚至出银子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返回中枢,这样一来这些官吏便会更容易为他们所用。”

卓思衡心道:利益链条形成后再送人入京,好打算。

姮姬接着说道:“方大人虽年届五十却在地方官声极佳,考绩出色,济北王以为此人可堪大任,又加上他的弱点实在不难攻破,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将我赠予方大人。可方大人虽然迷恋声色,却也知晓此事利害,他不愿得罪藩王,却也不想因此犯忌讳,于是折中收下了我,却让我只在深宅当中,与我并不见面,故而他实际上并未与济北王真正勾结。”

方珲这人在私德上可谓放飞自我,但于公确实并非色令智昏。卓思衡想罢问道:“你可知道假如你接近方大人成功,济北王和其世子想让其入京做些什么?”

“他们并未言明过。但我知道他们想要方大人所为之事与越王殿下有关。”姮姬并不卖关子,她知道眼下这种情况唯一能救自己的只有卓思衡,于是便知无不言,“我曾听济北王辱骂过世子,那时世子以探病为名自京返回封地,他们吵嚷之事便涉及越王。济北王辱骂世子是蠢货混账,但过一会儿就说什么将错就错,越王性蠢却有人襄助之类的话,但后来他们的声音就小了下去,我只听得到这些,在这之后,他们便安排我去到方大人身边,此二事想来定然有所因果。”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卓思衡心中一闪念,仿佛所有的线索终于藉由姮姬的话穿在一条线上。

“四年前的十一月。”姮姬记得十分清楚,“那年秋天非常的冷,济北王感染风寒,其实并无大恙,可世子还是执意归来,反倒路上自己先病了,到王府后昏睡了一日有余,我也是随侍病驾才无意听见他们父子的对话。”

四年前,是水龙法会皇帝遇刺的那一年。

卓思衡顿时心如明镜燃烛,仿佛一切都在他面前掀开了最后的迷雾,世间万物都以最澄澈的模样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