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2/3页)

“我将此墨赠与同僚,并未收得一文半两,卖作多少价格于我何干?”杨敷怀冷笑道。

楚荧是今年新晋得刑部的郎中令,年纪轻轻有此势位自是颇为骄傲自许,如今听得此言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当即便要反驳,却被卓思衡扬手制止。他按捺怒火,看着卓思衡自座位上站起,缓步走近杨敷怀。

“你将书作赠与托贿之人,让其去到集雅斋出售以换得巨额银票,而后再派人去到集雅斋以同等价格加上中间酬劳收回自己的作品,以此方式行贿银钱不经你手,可谓清白利落,然而集雅斋的老板如何知晓该给出多少银子呢?你们之间必有约定印信。”说罢,卓思衡自怀中取出一枚方印,上刻“闲中集雅”四字,杨敷怀四目一触此物,双膝顿时发软,跪在了地上。

楚荧见状总算找回方才那口气,说道:“卓大人先一步已封了你府上书房,自其中搜出印信若干,皆可与集雅斋内你的书作和账目一一对应,你还有何话讲?”

“下官不服!”杨敷怀猛地站起,挣扎道,“大人说我是以贿赂而乱考课,如此大罪,我如何担当?敢问伊津郡考课哪里有误?哪里需要我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事?”

“来协办此案的吏部官吏也带来了伊津郡递交的考课参表,与原本对照便知是否有掩饰违修。”卓思衡示意一旁禁军,“去带文库书吏封了郡衙档库,拿出此档原本,咱们当堂对质。”

话音落下,禁军雷厉风行领命,十余人一队整齐而出,经过孔宵明时,他已觉天旋地转双脚发软,几乎便要跪到地上去。

此时再去看卓思衡,他才明白此人如何心机深沉,方才那一步步紧闭,正是设好的圈套,只等杨敷怀困兽犹斗拼死一搏时将此件事当做救命稻草自己提出,而后再当堂对证杀人诛心,所有人都亲见证据确凿,刑部、大理寺以及本地官吏,都不会觉得吏部有任何过失……甚至杨敷怀此时竟有些得意的神色回到原本因恐惧而苍白的面容上。

可是杨敷怀不知,那文档已被自己换过了!

每一步都在卓思衡的算计之内,每个人的举措都已被他设计得成竹在胸。自己还当此人是个胆大妄为的掮客替人卖命,谁知自己才是一枚棋子。

这念头一经一过,禁军已然押着文吏带回案档,只要眼睛一看那蓝青色的封皮,孔宵明就浑身发抖,只想瘫倒在地一动不动当个死人,他的目光下意识朝前看去,谁知正与卓侍郎看过来的眼神相汇,他一个激灵,立即站直。

其实这眼神中并未有警告的意味,甚至还有些笑意在其中,但孔宵明只觉千钧之力此时都压在自己脊背之上,再不敢抬头多看一眼。

“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皆在此,为求避嫌,本官就不过手了。”卓思衡并未去接案档。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楚荧和另外一位大理寺官吏上前,以吏部收取的文本和禁军方才取出的案档一一展开相对,二人粗看过后对视一眼,楚荧合上簿册,看向杨敷怀道:“杨刺史好大的胆子!本以为你只是拖贿而求,谁知竟敢在大年考课之事上作假欺君!来人,将其押扣回京入刑部大牢,提堂再审!”

杨敷怀大惊,啊了一声后似是难以置信,竟劈手躲过案档,快目略看后,他已是面无血色,案档自他手中应声跌落,人也是瘫软回地面,双目再无神采。

刑部和大理寺办案最有经验,将所有证据一一验收存档,再命人将今日所有列议目睹之人的笔录记下签字画押,因办得是外任案件,第一手人证物证最为重要,呈交上去决不能有误,流程亦要清楚明白。

众人皆忙乱之际,卓思衡却要上前羁押杨敷怀的禁军先侯一侯,自己则低身对已是失了魂魄般的杨敷怀笑道:“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的好诗,你以为是给谁最合适我却不知。只知我要谢你替我又在丰州做出些眉目,这身嫁衣裳,我就笑纳了。须知伊津郡不是我的福地,杨大人你才是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