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3页)

“大人方才的言语不过是关心则乱。你对我儿真挚,做母亲的我几乎要愧不敢当。可是也不是我做母亲的心狠。大人,你我皆希望他来日能登临大宝仰继天祚,成为真正的九五之尊,可若做了皇帝,真的就能为所欲为么?即便强腕如太宗,也要事事掣肘,所想所图,皆需步步为营啊……不能和心爱的女子相知相守,与将来执掌天下后更多的桎梏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他今日能忍得下这般苦楚,今后才能不辜负我与大人对他的满心期许。”皇后说这些时眼中有泪,作为母亲,她何尝不希望儿子幸福,可有时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顺遂,代价可能是来日里的凄风苦雨。

“皇后娘娘教子有道,远见卓识,我自是不如。”卓思衡叹息道。

他的致命弱点,他自己心中也清楚,在对待家人和关切的人时,会分外心软。他没有办法硬下心肠去让至亲割舍,每每思及,都觉心中悔亏悲伤。因为他明白什么是对的选择,但这个正确的选择却未必是人真正渴望的。

这样相比,自己还是比太子幸运许多,至少他日成亲之时,他的新娘是自己所钟爱的女子。

或许是感知到卓思衡悲伤的源头,皇后也努力制止自伤,换做笑颜道:“还未恭喜大人即将成家,我与一双儿女都无法为您庆贺这样的喜事,也只得今日祝一句大人与未来的卓夫人能白首相许知心知意了。”

皇后的声音透着衷心的贺喜,卓思衡不能不收,只谢过她。此时二人已聊了太久,该是时候告辞,皇后最终嘱咐道:“大人,刺客的身份,您先不要告诉我的儿女,他们还暂时不适合去了解这些,待丽嘉到今后有时机再说不迟。而您知道了这样多,也千万不休要表露,若引起陛下猜忌,那就是我的罪过了。”

“我会去寻访阿婉生母的其余家人,看看是否还有刺客残党,若能免除你们母子三人受此威胁,也是让太子今后再无后顾之忧。皇后娘娘放心,我会私下小心行事。”卓思衡了解皇后今日与他说这些的重要原因正是在此。

皇后感激再拜,卓思衡也不再久留,二人前后别过,并未被人发觉。

第二日小朝会,卓思衡站在后方,一直在用旁人注意不到的目光去看现任吏部尚书曹廷玉。

这位曹大人是前两个月暂代吏部,由侍郎升任尚书,当时卓思衡还没理解皇帝的深意,如今一想,皇帝必然是想要早些空出合适的地方来给自己的人,故而以先拔擢再派任差遣的方式,又显得他优渥老臣,又不会让这些人占用关键机要位置太久。

只是个中安排竟是为了自己,卓思衡前些日子还在想,皇帝这人想要费心用心给人安排,总能将事情办得很好——为自己打算也是一样。

那他这次要拿什么来换这个恩典?

卓思衡半年前和吏部的人因学政之事在前朝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将吏部手中职权硬生生削下一块来,干出这样的事,他要如何再回去做吏部的领导?

啊……皇帝,你可真是比高考时候的数学老师还会给人出难题啊……

不过还有一年多时间,他还可以安排。

此时,皇帝正在夸奖太子,他慈声道:“太子纯孝,开府次日携太子妃入宫拜见朕与皇后,又有慈和兄长之心,去到赵王宫中探望病榻上的弟弟。有子若此,我也安心。”

夸完儿子,皇帝开始布置新的任务:推举合适人选作为省试主考。

这件事卓思衡哪怕在推举上都要避嫌,更别提自己胜任,但其实,他对出题折磨考生的兴趣其实是非常大的……

不过这次没有人再推举卓思衡了,因为上次那个不怀好意将他往前的推的人被卓思衡报复得太惨,这次大家虽然心中也觉得卓思衡是合适人选,然而人家弟弟今年应考,避嫌还是当务之急,于是各人你一言我一语推举起一些德高望重的文臣来,其中白琮白大学士呼声最高。省试不比解试,年轻官吏可以染指尝试,但凡省试皆要有馆阁学士的称号缀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