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3页)

“是的,新婚当夜我便将自己的使命和他即将遭受的命运和盘托出,当今陛下那时不过刚刚弱冠,可听罢却并未慌乱,沉默许久后,他问我,是否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同他试一试能不能闯出这绝望境地。”皇后轻笑道,“我可以告诉大人一句大逆不道之言,我对陛下,从未有过男女之情,却对他甚为欣赏,须知那样的境地,一个人可做出如此应对,我想自己虽不能与良人共度和满一生,可若与此人创下新天地来,也不失为一种夫妻情分。于是我便答应了。”

这很符合卓思衡对这位顶头上司的认知,能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有今天的建树,他绝非庸人。不过现在看来,若没有眼前这位同样胆略才识与之匹配的女子襄助,他也未必能直达九天。

“可是,景宗是何等多疑,一个世家的女子,他又不甚了解,所以他也同样派了人监视我。”

“是阿婉的母亲?”

皇后点点头:“她母亲原本是景宗近臣的女儿,在宫中做女官,同我一道赐给当今天子,入嫁当时的南楼。我与圣上当年第一件事,便是想着先收服她。与我不通的是,阿婉的娘亲……是真的对圣上情根深种。”

那她的死可能就不是意外。卓思衡想。

“我们三人起初的谋划很顺利。我悄悄给景宗密函,告知他圣上平日里的错处和把柄,阿婉的娘亲也是一样,将我说得谎话当做真实禀告,于是景宗便真的相信。其实也是他于病中不似从前般强腕,否则以我们三人当时年纪和心胸,未必是他全胜的对手。”

“景宗得位不正,最猜忌防备旁人的口舌,同时也最依赖各种密奏,听闻那时他只用密函和心腹往来,他愿意相信这样的来源也是常理。”卓思衡听得手心冒汗,觉得当时这三人必定日日夜夜犹如悬丝狂奔般惊心,也是胆略惊人。

“先帝也确实像是大人所说,他心胸狭隘,最忌旁人言及他帝位来路,每有听闻,都要大兴刑狱,其实朝中早有非议,故而其实拥立当今陛下的呼声也不会那样的高。毕竟各地藩王也都蠢蠢欲动,有子嗣的,更是早早表示想将孩子送到国子监读书来。”皇后缓缓说道。

藩王子嗣?国子监?怪不得当初皇帝的反应如此微妙,原来是这一节!卓思衡恍然大悟,又继而静听。

“我们的计划很顺利,我又暗中联系了家人,我家人因不满景宗对待,又加上姑姑已去世多年,早没了牵绊,于是便打算帮助我们,好让我家也能一扫阴霾重归荣门……”皇后的语气忽然低缓,她摇了摇头后,又坚决道,“于是后来我有了身孕,也是家人帮忙才瞒得下来。直到那日,景宗以为自己终于搜集了无数当今圣上在南楼幽禁中的‘罪状’,假意宣称在大朝当日要封其为太子而召见,再由我与阿婉的娘亲二人齐齐于百官前告罪。但到了那天,我们三人却是有备而来,当今陛下表现得全无对杀父仇人的任何怨怼,至纯至孝,并无半分行差踏错,与平日我们所报的‘时时怨怼情难自抑’全然不同。”

卓思衡忍不住道:“而皇后娘娘与阿婉的娘亲也并未像景宗安排一样出面指正,而是从善如流与陛下一道做得贤妻。”

“是了。那日当真是好险……”皇后似回忆的慨叹般说道,“景宗本就病重,强撑上朝只为看自己期待的‘好戏’,然而事与愿违,我与阿婉的娘亲皆怀有身孕,继立当今圣上的理由又多了个无后嗣之虞。他知道自己遭受了背叛,当即就要暴怒,然而到底身体不继,当成晕了过去。我家人便趁热打铁,群臣商议之下,要当今圣上暂且不必回去南楼,就在宫中侍疾,等待过继景宗一脉的典仪和太子的加封……其实我很担心圣上一时无法忍耐,对景宗报恨,但我也是低估了他的隐忍之心,他心中牵挂自己的妹妹,也不只是为自己在苦苦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