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3页)

卓思衡说话自有风云气势,他又先言院规立住了道理,几人一时也不敢顶撞。然而济北王世子刘伦最先反应过来,他撒开揪住吏员衣领的手,拍打两下衣袍继而昂首道:“物不平则鸣,修考期间莫非此地便不许人言了么?卓司业连言过其实也能好大口气好大威风,怪不得当年能状元及第做得好文章。”

他声音很高,就在院子里屋内考试的学子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没人有心思答题,全都朝开着的窗外挨挨挤挤看过来,监考的业师也是无心看顾,甚为担心卓司业。

可这样的讽刺卓思衡仿佛没听到般,只肃容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便身份贵重如世子,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度。国子监太学院规乃是圣上亲撰,刻于石碑之上,是否为法度可行世子殿下大可以去观看,再议本官所言是否言过其实。”

济北王世子刘伦见此间无理,忙道:“你便是这般在圣上跟前摇唇鼓舌,好教我们为难的吧?”

卓思衡能感觉到背对着的房舍里,学生们窸窣的衣衫摩擦声,他深感欣慰,自己这将近一年时间没有白白教育这帮臭小子们,要是从前,闻听世子闹事,几个不安分的必然也跟着起哄,可他们眼下全都安安静静坐在室内,自己来了才凑起热闹,不可不谓懂得了是非分寸百态轻重。

要知道此时在这里考试的,都是今年不参加科举,或者根本没有科举打算的世家子弟,卓思衡不愿意让他们怠慢,才专门拿出空屋子来督促这些人的学习。但看着进出的科举士子与其所享受的关注极其考中后的荣光,未必这里面就没有子弟不会心动,但凡有一个愿意因此发奋,卓思衡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做。

而他们明理不去胡闹,对卓思衡来说简直就是望外之喜。

努力没有白费是一种非常能鼓舞人的感触,卓思衡此时便充满了斗志,只是他面上还是辞色雍容的平静,看似温言如春,实则句句堪比朔风凛冽:“原来在国子监太学处求学是教诸位世子为难的事么?我还以为世子们秉持崇学家风,甘愿背井离乡于天子脚下进读求学,如今想来,确实是我会错了意,那便是个误会了,无妨,待我去向陛下秉明诸位世子心意,将今日抗考之事原委陈词详述,想来陛下定不会怪罪几位殿下,还会将诸位送回藩地,以示安抚。”

从几位世子的表情来看,卓思衡的回答和他们预想的全然不同,几人怒目圆睁面红似烧,想说什么却被诘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面面相觑想找个台阶下也是找不到。

卓思衡心中冷笑,心想难道你们以为我会和虞雍那个武夫狂徒一样同你们吵上一架然后到皇帝面前好让你们有话可说?别笑死人了,文臣也有文臣的手段。从一开始他就不打算给几个人合适的立场,而一旦争吵,就是默许了对方的抗辩是存在立场的,他决计不会留白任何疏漏。

况且拿悉衡说事又欺凌小吏,之前几人一直的伪装看起来是终于舍得撕破,卓思衡根本不想给几个人留半点面子,温温然又道:“然而我一人前去陈词,未免不能说出世子殿下们的心声,不若咱们一道同往面圣,臣在圣上面前亲自向诸位致歉,再跪请圣上顺遂诸位心愿,如何?”

世子们的脸色已是难看至极,然而最先崩溃的却是年纪最小的广阳王世子刘岢,他不过一十二岁,素来少言寡语避世独处,不知为何被拉扯进来,听闻卓思衡的一番话终于无法抑制,带着哭腔道:“卓司业……我不要去面圣,我继续留下读书……我再也不敢了……”

卓思衡立即换了面目春风化雨道:“世子身份不同,自然是来去自如的,若是要留,我也必然不会置喙,还请世子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