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3/3页)

“你不敢,那此次也是无人敢再称功了。”皇帝的头上缠着明黄色三指宽绒带,里面似有药包散出微苦的香气,他时不时停下脚步来缓一缓头痛,也在这其间看向卓思衡道,“朕自己的妹妹和儿子是什么样朕心中再清楚不过,他们都说你居功甚伟,那必定是肺腑之言,你能临机制变尤其是留下当场的人证来,此等急智便是留侯在世也可比肩一二了。”

皇帝的比喻里总是带有暗示的,比如他说卓思衡是留侯张良,那目前来说自己不但安全,还非常合他心意,可要是说自己是淮阴侯韩信一般的足智,那就可以回家让弟弟妹妹们打包好行李,准备再去流放地常住吧……

这时候再谦虚就不礼貌了。

“不怕陛下鄙夷,臣此生从未见过如此凄厉之景,待时局转安后想要休息,却久久不能入眠,闭眼便是当日之景……今日疲极累极方才阖眼。”卓思衡的黑眼圈的的确确不是假的,因此他的这番话就显得十分真实恳切,“臣之希望,再无让臣施展所谓‘急智’的机会了。”

皇帝听罢也是一笑,双手优哉背在身后,口中却冷不防道:“有了这次的历练,今后朕也放心将更重的担子交给你了。”

这句话完全超出卓思衡的预想。原本他以为,皇帝找他来是问清当天发生的全部事项,尤其是藩王世子一事,可显然皇帝并不打算聊这个,话锋已转至他的仕途和命运上,自己押题失败,准备好的答案一个都用不上。

不过没关系,这道题他可以现场作答。

“臣深感陛下隆恩,但若凭此次险难论功,臣以为不可。”

“哦?为何这样说?”

“帝后遇刺,臣下却论功,岂不今后人人盼着朝堂出事?”

皇帝听罢大笑道:“朕懂你的意思,古人云‘帝王始崩臣下论功’是国祚将亡的预兆,可朕不是还好好的么?不过是想你给群臣做个表率,也不只是你,虞雍和高永清也在内,都是此次该赏之人,他们两个倒是原任擢升便够了,可你再往上也不过还是在国子监一职上,岂不屈才?朕得好好给你想个新去处。不过你也别担心,朕知道你心忧学政,自己主理一半不肯放手,还是等你做个满任再来调度也不迟。但有一件事,朕是不愿再等了。”

卓思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会又提什么给赵王教书这种性质的工作吧?

皇帝这次没有任何迂回,只看着卓思衡说道:“朕打算给两个年长开府的孩子派些差事,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这差事该怎么派才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