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4/6页)

赵王看到大家都在聊学习的事,忽然开口道:“父皇,儿臣也想到国子监读书!”

各位亲贵又都笑成一团,济北王笑道:“赵王殿下,陛下为诸位皇子寻得的师傅可都是当朝大学士,各个鸿博饱学,你为什么要去国子监舍近求远呢?”

这话虽然是在逗孩子,但也顺便夸了皇帝,卓思衡听了都说妙哉。

赵王欢快得跑到皇帝跟前,没有半点怯生和羞涩,抱着父亲攀住后笑道:“因为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呀!在宫里学习只有师父和兄弟们,可是如果去了国子监,有数百人呢!这么多人里如果每三个有一个可以当我的老师,那必然是我的幸事,岂不美哉?”

顽童乐话虽是无心,却也让众人惊艳,大家皆道赵王聪颖,夸赞之词不绝于耳。

卓思衡想,这孩子真是会继承父母的优良基因,又自带天真憨然的可爱,教人喜欢。最重要的是,这份聪明不像是跟谁学到的圆滑,反而有几分不靠谱的谬论在里面,更像是孩子无羁的戏言,偏偏这份戏言里就是透着股他也不能不肯定的聪明劲儿。

太子往后的路,或许比他想得更难。

即便从罗贵妃与皇帝的言行上都没有看出对赵王有什么超出他身份的期待,但卓思衡没有办法保证其他渴望富贵和权势的人不会利用这份得天独厚,去用危险的方法侵害太子。

而他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

靠前的席位距离皇帝近,宾客都显得格外活跃,略靠后一些的即便私下交谈也不会传至圣听,大多在保持礼节的情况下自行交流,倒也自得其乐。

襄平伯世子林劭自从和狐朋狗友断交后,得知他们考试里全都被国子监的官吏找上门去,十分有大仇得报的快乐,今日里见好些人根本没来,也知道不是挨了打就是关了禁闭,于是更是开心,自斟自饮喝得舒爽。他余光看见表姐安安静静端坐,目光却始终看向前方,忍不住也跟着看过去确认视线,而后忽然笑道:“二表姐,你怎么一直盯着绮英郡主看?是喜欢她今日的穿戴么?”

云桑薇收回目光回到桌上,低声道:“是觉得郡主飒爽英姿,所以才多有探看。”

“二表姐你喜欢她哪个钗环头面,我今次军中发了饷银去到姿宝斋给你打一个去!”林劭赶紧抓紧时机显示自己已然是能赚银子的军伍之人,绝非过去纨绔,再加上他受表姐照顾许多,当时挨打又多亏表姐劝解父亲,自然要表示一番感激之情。

“你已经许了姑姑和姑父还有好些人要买礼物了,禁军一月也不过二两银子,到时你变不出钱怎么办?”云桑薇叹了口气,又抬起头侧过朝前看,幽幽道,“还是留着银子罢。我就算穿戴得齐全,也没有……”

她话说了一半便不再说下去,安安静静继续端坐,林劭不解,但无论他怎么追问,云桑薇却是都闭口不言。

……

卓思衡接受完盘问,皇帝和藩王都不再言及世子进学之事,他便明白可能家宴并不能彻底讨论解决此事,还需日后再议,不过这就和他关系不大了。

可今天皇帝的表态还算明显,他努力夸赞自己和国子监如今的学风,想必就是暗示希望各位藩王世子能留在帝京治学,不过皇帝是明白的,卓思衡也明白,他觉得诸位藩王也都清楚,偏偏要有人装糊涂的话,谁也不会将这话挑明了说。但没有世子,留个郡主在帝京也是不错的选择,像绮英郡主这般长袖善舞的女子,想来一定适合宫中的生活。

而卓思衡自己则乐得挨着史官躲在角落里,共分一个橘子。

他的战场本来也不在这里。

终于宴会结束叩拜过皇帝后,卓思衡清楚得听到身旁的年轻史官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如蒙大赦,他忍不住微笑道:“今日还要将文书整理归档,这么早就松气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