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5页)

“谁知道我来了是吧?”

林劭还真敢点头。

卓思衡忍不住又敲一下他脑壳,现在的孩子真是可爱不足气人有余!

“若是真不想读书,回去后和你父亲心平气和谈谈,人这辈子哪是非得一条道走到底的,你自己也问问自己,到底想走什么路,想清楚该当如何,再开口说出来。经此一役,他会相信你已然成长,必然会听取你的意见。不过你那些所谓朋友以后就别来往了!”卓思衡感慨自己是忍不住操心的命。

林劭赶紧点头道:“那是肯定不会了!您今天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

二人入宫时天色已晚,皇帝听闻卓思衡带着襄平伯世子求见,便在天章殿召见二人。他心中已是有数,卓思衡带着太学生来,必然是有要禀告处罚又不好做主的事,于是早就做好准备听听到底这位襄平伯世子又在国子监做了什么好事,可听到什么找人代笔,皇帝仍是心有愠怒,觉得这些混账小子,只会给他煞费的苦心添些节外生枝的麻烦,若要外面好些大臣知道,又要纠缠个没完没了,可若是要他真的下狠手去处罚亲贵有爵之家的子弟,尤其还是继业之子,致使人心不稳非议陡增,他又如何平衡贵与官两股晦暗不明的势力?

然后,他便看向卓思衡:“云山,此事归你管辖,该如何处置你有何想法?”

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卓思衡明白,这是皮球踢回来给他了,不过倒也正常,毕竟是他负责的事情,且他也想好如何应对。

“皇上,于公于私,臣都不希望此事愈演愈烈呈众人口诛笔伐之势。”

皇上本以为卓思衡定要严惩以维护他作为治学官的尊严和权力,却没想到听了这样一个大为出乎意料的说法:“你是在为他求情?”

林劭跪在地上也不敢动也不敢看,却忽然涌起内疚感,心想是不是父母的哀求连累了卓司业?

“国子监不是执掌国家法度的衙门,臣也不是手握法刑裁夺的官吏,臣能做最大的处罚,便是将他逐出国子监太学,仅此而已,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可朕已然得知,故而也不能当作此事没有发生。”皇帝不动声色说道。

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发生的事情还少了么?你儿子差点被不明刺客弄死时候,你不也是含混过去了?那人现在还没逮住,您每天不也该吃吃该喝喝身体倍儿棒吗?这会儿较起真了?真是没有半点说服力。

卓思衡所想所说南辕北辙,只见他朝皇帝再度行礼,沉声道:“臣不愿蒙蔽圣上,致使有朝一日若是哪位大臣将此事揭露于朝堂之上,圣上岂不痛心疾首认为臣有所隐瞒辜负圣心?更何况臣是圣上任命,若是不能明察秋毫,岂不显得圣上也是如此?臣是断然不愿如此的。”

不敢和不愿是两种心理状态,皇帝能明白卓思衡字斟句酌里的弦外之音,听罢笑了笑说道:“若是诸位大臣都如云山一般,朕便可高枕无忧了。”

“皇上命臣治学理文,而不是命臣罚断刑狱,是要臣彰显德化广布崇文礼学之风,而不是要臣倾灭不学之人。此二者天地之别。臣以为,教化虽不是一味春风化雨便能杏林坐首,但终究是要人知德明理敞心纳言。说句不怕皇上嗤笑的话,臣有时读这些国子监学子的文章,真是能气至火冒三丈,只想揪出他们来一人一个耳光,问问是如何才写出这等狗屁不通的废话来!”

这话给皇帝也逗笑了,其实他自己也查看过部分此次讲学的观感记事,感受基本和卓思衡一样,他甚至很想把刑部尚书叫来,看一篇抓个人回去揍一顿,才能消去读这种屁话文章的火气。

二人对话的气氛因这一笑略显松弛,卓思衡便说了下去:“可臣终究是师,若是人人天纵英才无需善教,又何须我来拿此份俸禄去做这份差事?有些国子监学生实在令人生气,但不乏襄平伯世子一类,只是误入歧途并且尚未歪残。惩罚并不是臣到国子监的目的,臣希望能真正以教化育人,这样的学生能转圜一个便是一个,毕竟,臣是拜过大成至圣先师的,臣不能辜负圣上的期许,也不能辜负圣人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