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4页)

“鲁彦如今在医治伤处,我初来此地,不知哪家医馆杏林有望,只找最近的一家李氏坐堂,为他休息考虑,还是别全去的好,有亲属挚友后面去看看,给家人转达下情况就是了。”卓思衡说话的语速很慢,却不在转折处逗留,没给任何人反应的机会,径直去到下个话题,“那么,我可以保证,你们不会在这里遇到比我官阶更大的官吏了,所以最好该说的都在这里说了,今日先让我多听,来日有机会再由我讲。”

“大人……是来善后弊案的么?”

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人勇敢开口道。

“总不能让学事司衙门永远空着吧……”卓思衡无奈摇头笑了。

“大人读过鲁士文留下的诗吗?”又一人喊道。

卓思衡看向告示墙,心想王大人多贴心啊,处理了人却给告示留下,生怕他和永明城其他人看不到似的,忍住阴阳怪气的渴望,卓思衡以不能更端方的神色道:“‘秀秀亭亭高门宦,凄凄淡淡寒士哀。十年字里觅柴米,不如朱楼盏中谈。’说得是寒门学子没有参与弊案,却被弊案连累,如今州学还被封着,你们的日子大概很不好过吧。”

话音一落,便有哀叹之声接连绵延,方才最义愤填膺质问卓思衡那位仁兄此时起身行礼道:“方才我多有不恭,但见大人如此亲平,还望见谅,实在是……州学学子的日子实在要过不下去了,才非要以此方式来正展视听啊!”

他说罢又有一人起身道:“大人,圣天子在上能扫清弊案,我们心中自是欣喜,须知十年寒窗,无非求得个公平应试,好能青云平步,以大人如今的官职,想必也是科举出身,一定能理解咱们的苦衷。然而我们贫寒士子多出自农门市井,我们没有银子去买弊案中那几道考题,就算倾尽家资,也没有门道走通此路……可我们却在为此案干脆利落的处置叫好后,全没了依傍!州学岁末纳学资,弊案出时,学资都已交完,在座哪个不是家中折资交纳?好些人家卖了牲畜与冬产,甚至年景不好的家境还需典当才能交足……然后……然后便是整饬,州学关门,授业之师均受牵连要么入狱要么流放,三四个月过去,我们一堂课都未上过啊……”

“我已发榜告知诸位可即日前来就读,大家是不相信此言么?”卓思衡听罢问道。

“大人新官上任,不知道也是自然的,是我们唐突了,但也是实在惶急才出此下策……”一人起立行礼道,“大人您来之前,这种告示不知发过多少次,今日说减免粟米,明日说少纳供奉,总之天天有新花样推诿拖延,起初咱们还相信,可等了又等看了又看,便到了今日啊!家资富裕的人家,早就将子弟送去其他书院就读,然而清贫学子,又哪有地方筹措路费和另一笔书院供奉?”

卓思衡是自拮据清贫中走出的官身,当然知道艰难贫苦之家想供出一位学子来有多艰难,听着哀恸的苦诉,他心中倍感酸楚,却不打断,只要其余人继续说下去。

“弊案本就是那些朱门官宦人家不学无术子弟闹出来的事端,如今却要我们承担罪过的余波,这实在太荒谬了!”……

“大人,我们兢兢业业勤勉慎独,读书科举中与不中,自看个人本事,但总不能让我们出着银子,书都不能读吧?”……

“鲁士文绝非故意要让大人赴任伊始便难做,他也实在是走投无路。我们一道去州府衙门不知多少次,不求别的,只要重开州学,哪怕要我们这些人无师可从自读自勉也不失为一个暂且权益之计,可如此卑微的请求竟然不许!”……

“起初他们说是因为学事司提举一直空缺,要等朝廷派人来,后来我们听说来了一位提举大人,又去州府衙门,仍是说不知道何时再开州学!鲁士文这才出此下策!大人明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