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3页)

卓思衡说话一贯镇定自若的语调让潘广凌和陆恢两人都平复许多,看着二人离去,卓思衡自己却陷入略显迷惘的沉思。

他当然知道这个安排过于唐突,可是他不信只是吏部能让他轻易调离,其中皇帝究竟是否有授意?或者其中会否有其他原因还需证实。如果吏部的这个安排有皇帝的意愿在其中,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整顿学政之事已成为皇帝眼中的要务,或许他中意的人选正是自己,才试探性的让自己在地方先行考察。

果然他回家后收到慧衡来信,信中说了与自己猜想一致的始末,老师也认为此举中不免皇帝授意,妹妹和老师都认为可以暂拖下去,以任上事由未完为托词——说是托词却也是实情,或者暂代两地职务,直到吏部再度派人。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妹妹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可见这两年书没有白编,老师也教了她好多朝堂之机要。

欣慰之余,卓思衡却有自己的想法。

他略微沉吟,提笔回信一写而就,让慈衡将信寄出,自己则更衣前往何府赴宴。

别看何孟春嘴上动不动说什么君子把盏非是为醉,可他酒量奇差,卓思衡略灌两杯,人便东倒西摇,哭着说些什么当年所托非人罔信崔逯,如今依旧凄惶幸有贤弟的鬼话,卓思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人灌倒在桌,差人去传何夫人。

何夫人也知道丈夫酒量和胆子差不多,见状倒也不奇怪,她命人安顿丈夫,又说卓思衡或许饮酒不够尽兴,要叫儿子来陪再传一宴,却被卓思衡制止:

“在下今日斗胆,有一事想嘱托夫人。”

何夫人略微沉吟,倒也不慌不忙,只道:“若是朝堂之事,还是等我夫君明日酒醒再与云山你商议吧。”

卓思衡却笑着摇摇头:“夫人是宗室里的英雌人物,女中的豪杰,必然已看出这两年郡中事务何大人已大多不再沾染,并非在下擅专弄权,而是许多事与其说与何大人,不如告知夫人。夫人叫我一声表字,也是同何大人一样将我当做晚辈,那我就再大着胆子说一句,当年崔逯一事我利用夫人的魄力果断为自己行事,实感万分惭愧,今日再请罪但望时犹未晚。而我留夫人在此,也是认定夫人在心胸远谋上更胜何大人一筹,所以容我再次斗胆,敢问在夫人眼中,两年前的安化郡与此时有何不同?”

何夫人从来都不是拐弯抹角的性格,她为人仗直,稍加思索也明白卓思衡的意思,毫不避忌道:“那自然是改天换貌不可同日而语。我丈夫此人如何我最清楚,你无须多言。还记得当年崔逯发难,你虽是有利用我们夫妻的意思,但我后来细想,当时你若是存了不良的心思,将事情推脱到孟春身上,想必如今也是一跃成为一郡之长,但你却没有,可见不论你是否愿意屈居我丈夫任下,都是个良心坦荡的君子。这两年我看你行事也是多为吏治着想,凡事先着眼于民利民生,这般作为我要是再拿当年的小节为难你,岂不因小肚鸡肠丢了我刘家女儿的脸面?我那夫君……做个富贵闲人也罢,如今执掌一郡之事,从前就多有怠政,我并非不查,只是身为内子不好赘言外事,即便从旁规劝也只能慎重。况且不怕你笑话,到底我还是愿意夫君闲散一些,多陪陪我,就当是我的私心作祟罢了……但你如今离开,两年的耕耘若是继续回去从前,岂不辜负安化郡众民的希冀?这也是万万不可的。你要交代的,便是这件事吧?”

“夫人深明大义,请受我一拜。”卓思衡深深一躬,不等何夫人谦让,只道,“还请夫人规劝何大人继续安享自得,一切便如从前,安化郡吏治断不会废弛。若有可能……来年外任考评,何大人高升回京,或许会有真正的闲适美差以待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