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3/5页)

但这条路也太过险峻了……

不过好在唐家人安排的麻烦都在自己这里,永清贤弟不至于分身乏术,他有时间可以去施展计划,而自己也该做些什么了。

只是这些话卓思衡是不好同妹妹讲的,兄妹二人又温言絮语谈了些卓思衡此行的琐事,又共同吃了夜宵,之后才各自回房安寝。

第二日卓思衡到衙门去找自己的顶头上司何孟春汇报工作。

不出意外,崔逯也在。

卓思衡表现得不能更平静,但心中却切实体会到了心字头上一把刀的厉害。

何孟春可能是早就盼着卓思衡回来,见他风尘仆仆又晒黑许多,直问他要不要多歇息两天,卓思衡却玩笑似的说道:“大人一路的墨宝可教我好找,那些好景好诗怎么都在如此荒僻的地方,当真是苦了在下。”

何孟春十分受用哈哈大笑:“云山你饱读诗书,怎会不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句话中道理?要想探求盛景自然须行苦路啊!”

卓思衡心想要是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听到何孟春如此曲解这篇课文的言义,非得罚他抄写五十遍不可。

崔逯在一旁凑趣道:“卓通判临行之前说要以诗相和,大人离开这些天,我们大人且盼您回来,就等着一同坐而论诗以文载道,不怕大人笑话,就连下官也是翘首以待。”

“是了是了,云山这一路教我等得好苦!快让我瞧瞧可有佳作?”何孟春笑道。

这么融洽的办公室氛围,卓思衡还以为自己在小学的课后兴趣小组,在瑾州混迹官场当真容易,只要会做两首诗就能保证无风无浪平安顺遂。

真是好笑。

他也确实笑了,不过是恬淡适宜的笑,还笑着拿出自己重新抄录过的几十页散纸,在崔逯惊疑不定的目光中递给何孟春道:“皆是玩兴之作,还请大人过目赐教。”

何大人翻看一首,赞美一首,哪首直而不野,哪首又是婉转切情,卓思衡也不客气,照单全收,直当在夸自己弟弟,心里是极舒坦的,可崔逯就没有那么好受了,他本以为卓思衡目的不纯骗来舆图后只想蒙混过关,又按照细作的禀报得知他哪处题词之地都未去,却不知他哪里来的瞒天过海之能,竟真有这好些诗作来,里面的地点和风物都描述准确,连顺序都是按照之前何刺史的手书一一排好。

崔逯心又生一计,也跟着何孟春赞了两句,说道:“卓通判大造之才,文精典熟,果然名不虚传。”他取出其中一张来指给何孟春道,“就说这一首赞枯树岩的诗,大人别怪下官唐突,怕是比大人那首要青出于蓝的。不知卓大人是否最喜此处奇景,才有如此瑰言?”

他心道旁的可以行弊代笔,但没有真的去过,是不可能知道个中细节的。

“枯树岩形似枯树底若古井,料峭嶙峋在下从未曾得见,大人所题五言中‘拳曲盘盘意,额瘤坳坳叠’之句再贴切不过,其实这首在下最喜欢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大人为人处世多有融融淡淡君子风,文辞亦哉,此诗却独树一帜,瘦骨支伶,清峻生寒,既蕴东野之骨,又附阆仙之神,别体别韵,若说炼字凝句,或许不如其他诗作,但若论心神合一风骨毕现,此篇堪称诸首之冠。”卓思衡说完看向崔逯,笑道,“崔长史觉得呢?”

崔逯欲切齿咬牙骂卓思衡伶牙俐齿矫饰文论,却又看何孟春那副激动到无以复加的神情,投鼠忌器,不敢多言,只能附和点头一副颓丧嘴脸:“卓通判说得是,这首的确不凡。”他再抬头去看卓思衡时,心下忽然一惊,只见这位素来温文沉静的年轻人虽然仍在笑着望向自己,可眼神却没有笑,和善垂弯的眸目冷逾冰雪,可唇角漾起的亲和又不像在装模作样。

这份古怪让崔逯一时慌乱,他不知是否自己和知州大人的来往已被眼前之人知晓,又不能确定他究竟何意,如何做到既不亲身去到各处题记之地又能拿回如此切实且言之有物的诗论来,只得在这种战战兢兢的惴惴不安当中强撑笑脸,陪着何孟春与卓思衡一同谈诗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