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2/4页)

卓思衡点点头,他还有正事要做:“继续吧,方才说到瑾州各处风雨雷师坛香火旺盛,四时皆有祭祀?”

陈榕已经对卓思衡在思维奔逸后仍能准确把握记忆节点见怪不怪,接着讲道:“大人说得是,不过安化郡更崇敬山神祭祀,除去四季祭礼,另有寒食冬至两次乡祀。”

“因为安化郡三面环山四处皆谷,生息繁衍与山息息相关,故而如此?”卓思衡当做复习知识点说道,“自江南府抵达安化郡,如不走海路而行陆路,需要向南经过五岭三川,由北起始依次是黛云岭、盘岭、响金山、游仙岭和彤山;中间穿插三川:砻水、碧滴江和慜河。安化郡的郡都泉樟城在盘岭余脉和黛云岭之间,是一座山谷中的城镇,城中定然是有山神庙宇了?”

即便听过无数次卓思衡过目不忘的本领,陈榕还是无法抑制内心讶然和费解,只怔着点点头道:“正是。”

话至此处,忽然船身一晃,而后再无动静,卓思衡正想出去探问,然而慈衡的动作总是最快的那个,她已是带着消息推门而入,兴奋道:“大哥!要过铜船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船!”

慈衡不由分说拉起卓思衡便往甲板上走,边走边道:“船头说铜船每年就在邰江上走两次,春秋各一次,咱们可赶上了!哥你动作快点,那船虽大,却走得好快!慢一点就看不见了!”

二人一踏上甲板,便见江面已有七八艘大小客货渔船均已停至右岸一侧,有经验的船工们将船只桅杆落好,踩跳踏板上岸拴紧缆绳,此举是避免船只被铜船吃水而过时掀起的浪头打侧倾舱,致使船上之人失足落水。

不远处,数十艘铜船仿佛高大的楼阁正缓缓朝他们移来。

铜船行江,百船停航。

青州密山郡以产铜闻名,就地冶炼好的铜块装船,经邰江运抵帝京。铜块极重,铜船是经工部特殊设计过的,只单作运铜,吃水深而不坠,仍能快帆乘浪,但只有春秋顺风时方能行船,因为铜块太重,运铜船吃水极深,难以凭借纤夫和桨手划水之力行进。也正是如此,若寻常船只碰挨一星半点都会有倾覆之险,所以铜船所经之处船只无不避让,景象自是十分壮观。

巨大铜船自江心行过,船底水波犹如蹈海,浪流激荡,即便卓思衡他们所乘船只的船头经验丰富早早将船拴牢靠,船身还是猛得摇晃几下。

不过卓思衡和慈衡都在船舷当中,略稳一稳便站定了。

“这么多铜,不知道是运去做什么的?”慈衡被新鲜事物征服,眼神明亮,目送着十几艘铜船驶过,感慨中带着疑问说道。

“铸钱。”卓思衡不假思索地回答。

慈衡未曾料到,这个答案反而勾起了她的好奇心:“铜钱吗?”

卓思衡点点头。

慈衡取出一枚贞元通宝,只见银白钱币只有边缘略带一丝微深的金褐,摇头道:“怎么可能?铜色要么是红要么是紫,哪有这个颜色?”

“因为里面混合了铅、锡,所以颜色泛白,若是只用单铜浇铸,那这铜钱怕是要赶上银子价贵了。”卓思衡笑道。

慈衡也笑了:“哥哥,你怎么什么都懂?”

“是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不是我懂得多。”卓思衡正想借机教育妹妹,让她留心观察学习生活当中的小知识,既开拓视野又陶冶情操,然而忽听见熟悉的声音在前面一艘雕舷大船之上传来:

“表妹,往里站一点!”

半斜在卓家客船前的是一艘高桅长舟,上有二层船舱,宽大平底,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的私用船只。船尾处才来了两个人,一个丽装少女正翘首追望已行过的铜船队伍,她身旁方才说话的正是卓思衡及第当年的同榜——靳嘉。

此时靳嘉也看见了卓思衡,两船离得极近,不必大声说话亦可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