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5页)

“自汉高祖至新莽,二百三十年历史,班孟坚云‘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可见《汉书》载德载道,虽为颂声,亦留华章。殿下可不必先读前文,先翻开最后一册,读过末篇《叙传》读起。”

“《汉书》要从后往前读得么?”太子很是迷惑。

曾玄度大人正要解释,一个太监却忽然进入书阁道:“曾大人,皇上急招,请速至天章殿。”

他在急字上咬得很重,曾玄度自然不敢怠慢,吩咐太子先自己读着,朝门口走去,谁知一只脚迈了出去却又顿住,回头对太子说道:“这位卓侍诏乃是今銥嬅科状元,学问极好,前四史于他更是如数家珍,太子殿下读至费解之处尽可请教。”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卓思衡一个人和太子大眼瞪小眼。

他这算上班第一天就给太子当陪读型的家教了吗?

太子当真是懂礼貌又听话,听到曾学士这样说,便也起身朝卓思衡一拜,吓得卓思衡心里咯噔一声,也跟着站起来。

“卓侍诏,辛苦指点。”

“随太子殿下读书是我分内之事,太子勿要谦礼。”

不管怎么受惊,卓思衡都能云淡风轻地微笑,这是他的绝学。

太子仍是被方才的疑惑缠绕,许是卓思衡看着就没那么严肃,官位又低,没什么面圣打小报告的机会,他说话也不像刚才似的那么小心谨慎,但仍是保持该有的礼节道:“方才曾学士没有说为何要我从后往前看《汉书》,请问卓侍诏知道缘由么?”

“殿下不用客气,为殿下解惑是微臣职责。”卓思衡其实方才便知道原因,脱口而出道,“因为《汉书》与其他史书不同,最末的《叙传》实为序,以四字叙诗形式将整本《汉书》所记紧要人物排出。‘皇矣汉祖,纂尧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秦人不纲,罔漏于楚,爰兹发迹,断蛇奋旅……’”卓思衡一口气给他背了数十条,眼看太子的嘴越张越大,他才慢慢收住,露出笑容道,“班孟坚将这些放在全书最后,四个字排声列叙,一直讲完整本《汉书》,可谓是读通即知概要,曾学士请太子先读《叙传》,想必是希望殿下能先有大略了解,将脉络牢记于心,而后再从头细细读来更知表里联系。”

太子瞬间对卓思衡有了崇拜之情,忙问:“读书这么辛苦,卓侍诏却能记得这么好,是否有什么求学的要诀?”

“若将学习当成辛苦事,那读书定然很辛苦了。”

“从前白大学士也是这样说的,只是……读书如何才能不辛苦?”太子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太子若将学习当做习惯,培养自己的求知欲,读书虽然不会自己变成轻松愉快的事情,但至少可以略略填补心中烦缺,致使静心。”

卓思衡循循善诱,用从前自己班主任劝其他同学用功的句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班主任的话也不能都用,比如那句震古烁今的“你们是在为我学吗?你们是在为自己学习!在为自己的前途和明天学习!”这种话他就不能对太子说,难道要说“您不是为我们学习,而是为取悦自己皇帝老爹再从而将来继承大统后用得着而学。”

那他才是活腻了。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若说小孩子读书起始阶段七八岁说这种幼稚的话也就算了,太子都十二岁了,虽然说还是孩子,但对于天家子嗣来说只有早熟没有晚熟,他们学习资源丰富,全国大学士随便挑老师,开蒙又更早,他早该了解到学习的必要性,怎么还显得有点……纯质?

这可不是太子该有的品质。

罢了罢了,今天第一天上班,卓思衡决定求学方法买一送一大酬宾。

“太子殿下,您垂问进学之事,微臣还有一言。”

“卓侍诏但说无妨,我在你面前只有求教不敢拒绝。”太子不管什么都是很谦虚的,即便是卓思衡这种七品侍诏,他也是说话客客气气,令人印象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