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洞房(第2/4页)

他那时在城阳一所书院读书,并不能每日往返常府,时常几日才能回府一趟。

他时常担忧,担忧自己几日不回去,妹妹就不认识自己了。

是以他一下学,连书院的衣裳都来不及换下,一身素色牙白的衣袍,就要急匆匆骑着马往府里赶回去,去母亲院子里陪着妹妹玩儿。

连母亲都常常笑话他,以往从没见他这般的孝顺。

菡萏话说虽慢,认人却是不差,总是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他来。

话都说不清的奶乎乎的小团子已经会扯着他的衣袖了,嘴里含糊嚷嚷“阿兄、阿兄。”

后来,菡萏开始展现顽皮的一面,成日嚷嚷:“要阿兄背,要骑大马。”

常祯对她幼年时期的记忆也到此为止了。

四周喜庆的颜色刺的常祯眼眶发酸,他与来迎亲的那人双眸对上。

那人身量直挺,身上喜袍惹眼,一双深眸剔透凌冽,与常祯对视片刻旋即便移开视线,落在常祯肩膀上的小脑袋上。

“珑月。”

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纷乱的声音,小姑娘还是一下子就听见兄长在唤她。

珑月连忙伸手扯开珠帘,却被身前的常祯阻止。

“这可不能看!”

有什么晚上不能回去慢慢看?

珑月被常祯骂了,悻悻然不敢再动手,面上珠帘细密,几乎挡住了她所有视线。

不过她也能沿着珠帘下摆细小缝隙,看到不远处长身玉立的新郎——的靴子。

她虽看不见,却听得见。

耳边充着女眷们毫不吝啬的惊叹赞美,甚至不掩饰的抽气声。

以往众人爱护颜面,便是惊叹于男子容貌也万万不敢面露出来。

如今这日却不这般,喜庆的日子人们胆子皆是大了几分,且此处送亲的人多嘈杂,谁也不知是谁说的,一个个皆以打趣新郎的方式偷偷七嘴八舌。

“真是好生俊俏的新郎.......”

“老身虚活了七十岁,也没见过如此俊俏的后生啊,还是亲王,新娘子当真是好福气。”

“新郎身量怎生那般高?脸生的又白又俊......”

又有人挥着帕子道:“新郎身上穿的喜袍真显得人俊,年尾我家小儿子也成婚,到时候给他也做一个这般样式的穿,我那儿子也生的好看,定然也不差分毫的。”

众人:...........

四周都在奏乐,新郎新娘在门庭前拜别女方双亲。

李氏便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送女出嫁的母亲。

她端坐正堂之上,静静望着门庭外的一对璧人。

常府与燕王府鲜少来往,平日里更是有几分避讳,李氏虽为燕王岳母,却也与这等年轻的亲王鲜少相见。

如今这日,她才得以仔细观详起菡萏要嫁的这位郎婿来。

“菡萏年幼,望王爷多让着她些,惟愿你二人日后和和美美。”李氏隔着人群,眼眶微红,终是送出祝福。

霞光映照在廊下新郎玉雕一般俊美的侧颜,他眉眼缱绻,朝着堂上常岱与李氏承诺。

“泰山泰水安心,小婿必不相负。”

拜别父母,珑月便被常祯背着入了婚辇。

喜帘喜扇一层层落下,掩住外头金灿灿的天光,珑月便也没什么顾忌,想亲眼瞧瞧队伍前骑着高头大马的俊俏新郎。

却不想逃过了常祯还有轿外随性的一众丫鬟喜嬷嬷们。

丫鬟们将她这个不守规矩的新娘往轿子里捉。

喜嬷嬷鲜红的发紫的口脂,掩唇轻笑,“新娘子别急,今夜入洞房再慢慢看!”

...

之后的一切,珑月都格外迷糊,她入了王府便被丫鬟们搀回喜房。

郗珣如今只怕还在前院招待客人。

锦思跑来给她送了食盒,打开食盒里头盛着热腾腾的三脆羹,另有一叠糯黄的栗糕,红糖麻团。

初春时节仍有些凉意,这些菜却仍冒着热气。

“王爷在前厅喝酒,被许多人劝酒,只怕是要晚些时候才能来,姑娘您先吃些垫垫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