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团圆(第2/5页)

可总有一人是特别的,常老夫人只独独将常令婉叫去她手边坐着,常老夫人也不知与常岱叮嘱什么,令婉在一旁笑意盈盈的符合,常岱抚须颔首,满面慈爱。

珑月早听说过,父亲读的是儒家礼义,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对着阿姊只怕也是慈父吧。

珑月忽然间有几分想念阿兄了。

她与阿兄,六日未见。

听闻她如此回答,二房的一个小郎君兴奋道:“六姐姐我知道朔州!我们老师说过,朝廷如今所有的兵加起来都没朔州多呢......”

珑月的二叔生的与珑月父亲十分相似,都留有飘然长须,喜穿宽衣长袍,儒雅清隽的模样。

常二叔似是不想往前头挤着,听老母亲唠叨。他离了席跑去席地而坐,独自饮酒。

不同于常岱,二叔并不严肃也不古板,耳朵尖的听到自己儿子乱说话,他也仅是瞪了一眼,便懒得再管。

高门间吃蟹讲究,常府更是如此,光是这蟹便做了许多种吃法。

糟蟹、糖蟹、洗手蟹。

珑月吃完一个蟹酿橙的功夫,李氏便差着丫鬟往珑月处送来了一碟蟹肉,满满的一叠,也不知是几只蟹才剔了这么些来。

珑月接过后,如同扒饭一般,往上淋满了醋,低头认真几口就给扒了个干干净净。

李氏在上首瞧见,疼爱的眼神是如何也藏不住,连常老夫人与她说话都忘了回。

正与李氏常岱说话的常老夫人见此,不免微沉下脸,轻咳了一声。

李氏微惊,这才回过神来。

常老夫人望着身边已经走远,去陪着李鸾往台上拜月而去的令婉,不由得提醒她道:“惠风,母亲本不想在此事上多嘴,你只怕近来没听说府上的风言风语?”

李氏倒是被问着了,她面上泛起了迷茫来,“什么风言风语?儿媳倒是不知......”

老夫人当着常岱与二夫人的面也丝毫没留情,只蹙眉言:“大丫头与六丫头的衣裳首饰可都是你置办的?”

李氏回答的温柔:“是,儿媳叫她们自己选的。”

常老夫人见此轻笑一声,“六丫头穿的是供锦,大丫头穿的是素锦,纵使是自己选的,你这个当娘的便万事不管?不想着旁的给她补上?”

李氏闻言有几分无奈,心中知晓老太太眼尖看出菡萏腰上的珍珠腰封是自己另外私贴的。

她的菡萏从小不在自己身边长大,没有亲娘给她置办嫁妆,她如今便想着多给些日后给她做嫁妆,这又有何错?

且不说这十几年她私下给了元娘多少好物件,元娘总是不戴,她能有什么法子?

“这些年是你亲自教养大丫头,她也是记在你名下管你叫娘,待你如何还用多说?这等细节你端不平,叫府上人落在眼里便是你得了亲女儿便转头轻视起养了她来,日后传出去只怕是如何?只怕说你心胸小,以往都是装出来的贤惠!”

二夫人闻言一张白面不由得颤了颤,低头掩饰住眼中的不耐,不欲再听这等大房的阴司话,寻了个借口转身往后厨去亲自瞧瞧菜点。

常岱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氏,未曾言语,李氏便道:“儿媳妇知晓了,日后必然不会如此。”

常老夫人一番苦口婆心,见李氏这般回答,她这才面上好看了些,亲自动手选了只肥美多蟹黄的腌蟹剥了,笑道:“这只蟹留着,等元娘回来给她吃去。”

常老夫人的丫鬟听闻,连忙躬身将那碟子端过来,盖上盖搁置去后方用来摆置的紫檀高案上,免得在众人席间染了旁的食物气味。

拜月不知要多久,常老太太对婢子管的严,醉蟹讲究一个温度,那丫鬟怕等会儿这蟹放坏了口感,连忙去后厨取冰块去了。

那丫鬟刚一走,树梢间蹦下来一个贼兮兮的身影。

贼头贼脑看了一圈,见没人注意它这边,拿嘴儿叼起碗盖,折腾半日才磨磨蹭蹭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