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4/5页)

楚大郎不喜欢听这话:“那是你们大门大户有那个时间也有银子,我们村里人能活着就不错了,谁家有读书人。”

元宵笑了:“你错了,我爹和我二叔都是村里出来的,我爷爷奶奶都是种地的,我二叔自己考出来的,我爹是凭着战功得到的爵位,如今平阳回来了,肯定也是要读书的。”

楚大郎不信:“她都多大了,还读书。”

元宵认真道:“怎么不能,我娘也是怀着我的时候学的识字,我爹比我娘还晚,我都会走了,我爹才开始读书。”

在楚大郎的意识里,从来没有读书识字这回事,如今被元宵轻轻松松的说出来,心口莫名其妙的有些激荡。

“那你的意思是我也行了?”

元宵理所当然道:“只要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楚大郎这口热血只维持了一会儿:“可是我不想读书,我就想接桃花回去,年底我们两个就成亲。”

元宵安抚道:“这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们两个属于私定终身,不作数。”

楚大郎急了:“你就是骗我对吧,不想认这门亲事,我去找桃花,她肯定会跟我走的。”

楚大郎是乡下小子,自认有一身力气,元宵瘦瘦弱弱的,肯定拦不住他,他忽然放下碗筷往外跑,一心要找到平阳,把人带回去。

却不想,元宵一个纵身轻轻松松的跳到他面前,拦住了去路。

他伸手去推元宵,反被人控制住了。

他不敢置信的看着元宵:“你怎么这么大力气?”

元宵笑道:“我学过武功。”

元宵长得清秀,穿着打扮都是侯府长公子的气派,刚开始楚大郎没把他放在眼里,这么柔柔弱弱的有女孩子喜欢才怪了,可这一动手,他就知道两个人的差距了,空有一身力气一点用都没有。

他往后退了一步,问道:“桃花是不是喜欢你这样的?”

元宵被他这话说笑了:“平阳我们两个是堂兄妹。”

楚大郎摇了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他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元宵替他说了:“我这个类型的?”

楚大郎连连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

元宵想了想道:“反正京城的女孩子都喜欢干干净净的男孩子,最好会吟诗作赋,再不行,武功好点也招姑娘喜欢。”

楚大郎特别挫败的坐到了椅子上,“你是说桃花不会喜欢我了吗?”

元宵没回答这个问题,“你先吃饭吧,明天我父母会给你答复,这事会得到解决的。”

赵雪窝和薛彩樱愁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把这事对赵老二和田氏说了。

两位老人也不同意平阳嫁给楚大郎,不过他们可以留楚大郎住下来,给他个安置。

赵雪窝问道:“万一楚大郎就想让平阳嫁给他呢?”

田氏一急就哭了,“平阳从小被人抢走,过了十多年苦日子,咱们怎么能看着孩子继续过苦日子。”

全家人都不同意,赵雪窝想了想,道:“要不我送他去国子监吧,读书可能来不及,不过学学功夫总是好的,以后进御林军总比回乡好,当然了这事得他自己愿意才行。”

赵雪窝有个免试名额,如今元宵和粽棕都已经进了国子监,短时间内肯定用不到了,再者赵老二承袭了公爵,也是有名额的。

就连雨生自己也有名额,不过他肯定不愿意,赵雪窝也懒得和他掰扯,能顺顺利利的解决了这事最好。

赵老二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既不用委屈自己孙女,又报答了楚家的恩情。

可楚大郎不愿意,他非要见平阳一面,让平阳当面选择。

有赵雪窝做主,楚大郎还是见到平阳了,平阳怎么可能愿意跟楚大郎回到那个脏兮兮永远也见不到希望的小山村,不过她也没直说。

只说父母找了她十几年,对她寄予厚望,她不能让父母伤心,这门亲事是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定的,她也没办法,如今只能一别两宽,祝他有个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