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第2/4页)

“周一到周三,更新《大宋诡事录》和《亲爱的邵先生》,周四到周六更新《仁心路32号日常》和《我妹是天师传人》,每天更新两集,一周就是六集,立冬开播,播完刚好十二月初,这时候综艺就可以接档了。”

而且按照现在汇报上来拍摄进度,接档短剧的,应该是薛雅云参与录制的《远方的朋友》,总共十二期的节目,时间跨度是三个月,中间还夹了个春节。

“尽量让另一档也在春节之前开始更新,要是春节那一周能更新跟春节有关的内容,就更好了。”

这个时候,嘉宾们应该都各自回家团圆过年了,各地不同的过年习俗,不同的家庭是怎么过年的,俞知岁觉得,会是很有意思的内容。

故乡故乡,回不去的地方才是故乡,长年在外的游子还能习惯故乡的人情往来吗?又或者,他们回家过年吗?

等到过完年,他们重新出发,从老家去往新的地方,或者回到工作生活的城市,心情如何,是不舍,还是迫不及待,也是值得一看的看点。

俞知岁说着说着,忍不住对王选平说起自己的小时候:“我一年里头,只会去一次矿上,就是过小年的时候,跟我爸和我姑姑去给大家发红包和年货,年年都去,直到我十八岁上大学,现在是我哥代表我姑姑去的。”

“要去好几个地方,矿都离城镇很远,一路上颠簸得很,都是灰尘……他们出来讨口饭吃不容易的,都是拿命在挣钱,个个脸都晒得黑,衣服上脸上都是灰……我九岁的时候,那一次去矿上,我穿了个红色的唐装的棉裙,有个工人偷偷地问我,裙子是哪里买的,他想过年的时候也给女儿买一件带回去,我问他家在哪儿,他说的地名我都不认识,是个什么山,说是很穷的,要不然也不会跟着来采矿……”

她想起不久前紫荆矿业同淮升慈善基金会达成的合作,给矿上得了尘肺病的工人送药和呼吸机,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其实你们小严总在做的事,才是真的利国利民。”她笑着对王选平调侃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对吧?”

“您是说淮生医药?”王选平笑起来,神情间洋溢着一股子自信,“他们是生产治病的药的,我们是生产精神食粮的,他们保证身体健康,我们保证精神愉快,本质都一样。”

俞知岁听了微微一愣,然后认真地点了一下头,“你说得没错,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她说完心里忽然一动,想起九月份时和严松筠一起回他母校去看比赛那天,他们见了杨静诚教授,杨教授当时对严松筠说:

“人读书学本事,归根到底是想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出路,做什么有时候不重要,实现理想的路也不止一条,你现在不就很好吗?”

那天她心里总有模糊的念头蠢蠢欲动,但又像是罩着一层纱,她始终看不清楚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后来工作渐忙,她就再没想起过这件事。

但现在,她忽然有些明白了,她想帮严松筠,帮他实现那些未竟的梦想,帮他去够那个他想够到的目标。

就如同她会在某个稀松平常的时刻,突然意识到自己爱上了他,在这个阳光晴朗的深秋午后,她也忽然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严松筠问过她,赚了钱以后想做什么呢?

当时她说不知道,大概是继续赚钱,赚足够多的钱,她就可以当甩手掌柜,继续过买买买的生活,至于更远的,从没想过。

严松筠就让她好好想想,她还是没有想过,但今天,此时此刻,她却忽然想到了要做的事。

她的心情因为想明白了这件事而变得轻快飞扬,傍晚严松筠终于接到她下班,一眼就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