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知见障(第3/4页)

要知道,当时国内的消费水平,一块钱能过一天,一个月的工资普遍不过百。

这样的成绩放在今天,就是一个《战狼2》的级别。

不过能有这么高的票房,还因为它在内容上冲破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禁锢。

张国师后来在一次专访中说,当时的国人谈恋爱,拿本弗洛伊德就算是谈成了,可见思想之封闭。

在那种大环境下,《红高粱》的剧情就显得实在太过“刺激”了!

当时在一所培训高级干部的学校里放映,结果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群起而攻之,纷纷找到监管部门质问:“怎么拍这样的片子?”

抨击《红高粱》的大多为年纪大一点的人,比如五六十岁左右的教授。

他们认为《红高粱》迎合了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比如影片中剥人皮、往酒缸里撒尿、男女在高粱地“野合”等低俗场景,要求禁演这个电影,称《红高粱》是“大毒草”。

甚至还有拍摄地的高密县农民上访抗议电影里“剥皮”,称其情节丑化了中国老百姓。

就像三十几年后的《我不是药神》关注的“天价药”话题,触动了某些群体的敏感神经,一度传闻会被禁映,但年轻观影人群支持度不减反增。

三十多年前的情况也是如此,支持电影、推动变革的先锋总是年轻人。

走在路上总能听到上着班的小伙子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如果当时的国内有音乐平台新歌榜这些东西,这首《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百分之百能在榜首位置连坐七八个月不带动换的。

最终,天平偏向了年轻人一边。

官方代表电影局并没有追究此事,《前卫报》甚至发了一篇声援《红高粱》的文章。

文章里提到,如果说《红高粱》表现了国人的愚昧、落后与野性,有失自尊。

那么,鲁迅的《阿Q正传》该不该算毒草呢?

作家王得后形容这种现象说,中国人不大肯改革,一间黑屋子要开个窗户是不容易得到通过的,只有当一个人站出来说要掀掉屋顶,这时大家才会战战兢兢的议论一通,最后勉为其难的同意开出个窗户。

而《红高粱》就是那个掀了屋顶后开出来的窗。

也是在这一年,还未回归的港省出台了《电影检查条例》,对电中的不良内容实行三级分级制管理。

中国第一支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问世,开启摇滚乐盛世。

一度被贴上“下流低俗”标签的人体艺术名正言顺地登台亮相,首届《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国家美术馆开幕,排队看展的人排到了两站地外。

只是,这些在那个年代属于前卫先锋艺术范畴的东西,放到当下的蓝星就显得不够刺激了。

虽然《红高粱》当作纯粹的故事片来看依旧有看头,可也失去了先锋地位带来的引领效应。

最后成绩未必有《这个男人来自蓝星》好!

“纯粹的故事片已经很难跟市面上的商业大片兼容观众群体了。”

高爽提前给赵海打了个预防针,免得最终票房出来成绩不好摧垮了他的信心。

他见赵海的脸色依旧难看,也没准备再继续打击他,最后补充了一句:“不过……谁又说的准呢?我又不是神仙,最后结果还得看市场!”

赵海咧嘴笑了笑,不过这笑容多少有点勉强:“你这话说的我心里七上八下了。”

“别管票房了,就算赔了也赔不到你头上。”

高爽道:“第一步独立执导的电影能获几个奖远比票房重要的多。”

赵海闻言,眼神亮了亮:“就和你的《蓝星》一样是吗?”

“差不多,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导演这个行当,想在剧组里说一不二,不受各方面的掣肘,就得先把名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