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携酒上青天29(第8/9页)

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大夫的重要性!这大夫一少,发现还真不行!

而段佑言因为在医术科学习,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从他的教习岳安宁那里私人购买了一千两的风寒散,下了课就用马车运去京郊城外的盛北区,发给灾民们,这样即使他不在,他们生病了也能有所缓冲。

当然,他这一行为也不是没有嘲笑的,嘲笑他嘲笑得最严重的就是盛家的另外一位庶吉士盛玉轩:“我们盛家的这个上门姑爷,还真是好大方,一千两的风寒散说扔给在灾区就扔在灾区了,什么好处也没有给我们盛家带来,还真是招赘招了个散财童子。”

世家做事,都从利益出发,要是这件事是对世家有利的他们才会去做,段佑言一开始免费在盛北区给人治病,大家伙还以为他会被昌盛帝看在眼里,不少人依葫芦画瓢都跟着去了,可干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昌盛帝居然连提都没有提,就逐渐没了耐心。

现在还在干的只有段佑言和五房的一些人,原本他们干也就罢了,可干着干着他们居然还往里面投上钱了,就有人不满了。

不满归不满,段佑言又没有花他们的钱,他现在是庶吉士每个月都有俸禄和俸米,他花的钱都是自己的俸禄俸米换的,盛家说三道四,还能指手画脚到人家用自己的钱上去?

盛玉轩显然也是明白这点,知道笑段佑言花钱戳不到他痛处,就拿段佑言好好的其他学科不选,选了医学科这门学科说事:“让他学时政学诗词歌赋不积极,偏偏要去学医,怎么着,他学出来是想当太医啊。”

“真是丢死人了,堂堂二甲进士,在翰林院散馆后,只能去太医院当个御医,当御医除了能给皇家治病之外,能有个什么好处,盛家那群支持他的人肠子都快悔青了吧!”

盛玉轩和盛家人的犹豫,一心只想治病救人的段佑言充耳不闻,他不仅给盛北区的百姓送了风寒散过去,再送过去前还特意和岳安宁说了:“岳教习,过去一年,太医院也没少薅翰林院的羊毛,这风寒散就是你们用翰林院的药材研制出来的,现在许大人去了盛北,盛北的灾民更需要这风寒散,你们不能赚了钱就忘了本,不帮许大人,不帮盛北的灾民。”

别以为段佑言不清楚,岳安宁两头薅,因为许怀谦让他给翰林院打研究疑难杂症的报销条成功后,他们每个月又在这笔“疑难杂症”上多报销了一份损耗药材。

加上翰林院里每个月原有的,过去的太医院没少受翰林院的裨益,而翰林院的钱财,都是许怀谦凭一己之力赚来的。

段佑言觉得,他们不能只薅不出,平日里薅也就罢了,现在他们挣钱是不是也该付出了!

岳安宁:“……”他可真是带了个好吃里爬外的好学生。

一句话就把他们翰林院最近挣的钱,全都倒腾出去了。

心疼归心疼,岳安宁回去跟太医院的院使其他御医们一商量,他们都答应了。

因为这出风寒散的事,也是许怀谦提醒他们的,他们现在挣钱了,当然不能忘记他了,何况他们太医院的职责本就有医治天下人在,所以这批药,他们得捐!

裴望舒也同样,他既然决定了要在盛北区办作坊,他也不拖拉,早早地就跟王婉婉她们选了一块地,这会儿他的作坊都快建起来了。

陈烈酒跟许怀谦走得急,还没来得及找商人细说在盛北建作坊一事,裴望舒从王婉婉和陈小妹哪儿听到此事,就主动把这担子接了过来,下了课,就去京都的各大商人找人游说办作坊的事。

他是翰林院的官,又是商人,还学的是这方面的课程,别说,不少人都被他劝说动了去盛北办作坊。

在翰林院教习科里,段佑言和裴望舒都快被众人给排挤,有人觉得他俩这样,功利心太重,还能学到什么本事呢,就想出师去博得陛下认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