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7/8页)

六日后,李洪深带着一艘大船北上。

半个多月后,船只抵达了松州,李洪深没有下船,而是派人去通知府衙,他们是刘记商行的,要去北边做一笔买卖,路过送了批粮食过来。

闻讯,曹正卿连忙放下手里的事带了衙役过来交接。

赶到码头将领头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曹正卿的戒备放低了许多:“你就是刘记派来的?”

李洪深拱手行礼:“回大人,小人乃是刘记的一命管事,奉池管事之命送一批粮食过来。劳烦你们派人来接应,我们还有去胶州送一批食盐,时间比较赶。”

曹正卿点头,又问:“带了多少粮食?”

“十万斤。”李洪深恭敬地说。

曹正卿不满意了:“朝廷不是说二十万斤吗?”

李洪深无奈苦笑:“大人,现在庄稼还没成熟,家家户户存粮不多,这还是我们高价购来的。至于差的那十万斤,我家管事已经写了奏折送去了朝廷,请朝廷宽限一段时间,等秋收之后,有了粮,立马补上,还请大人宽限一段时间。”

对方都给朝廷递了折子,他还能说什么?

曹正卿点头:“行吧,来人,将货卸下来,一定要好好检查检查。”

“是,大人。”衙役们和穿着短打的脚夫赶紧上去帮忙。

李洪深也让船上的人帮忙,见他们要检查,还体贴地说:“快将绳子解开,让大人好好检查检查。”

每一袋粮食搬下来,旁边的伙计就开始解开绳子,让曹正卿过目。

曹正卿本就觉得对方不敢冒大不韪,在粮食上动手脚,如今看他们一袋袋都打开了,心底更是确认了几分,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也没叫停。

直到眼看速度越来越慢,天空上又飘起了小雨,怕误了事,曹正卿才说:“不用查了,直接搬走。”

反正已经查看了近一半。

但为了谨慎,他在中间还抽查了几袋,都是晒得干干的稻谷。

用了一个多时辰,总算将十万斤粮食都给搬运了下来,放到了马车上,盖上了油纸。

李洪深拱手道:“大人,粮食既已交接清楚,还请大人在这里签字画押,小人也好回去交差。”

曹正卿看着他递过来的本子,上面写了日期,交接粮食的数目和地点,确认无误后,曹正卿盖了官府的印章,又按了收印,将本子还给了他。

李洪深确认无误后,笑道:“劳烦大人了,我们还要去送货,告辞。”

“这么急,在松州休息一两日吧!”曹正卿挽留道。

话刚出口,他的一命心腹就跑了过来,附在他耳朵边嘀咕了几句。

曹正卿抬起头,已换了副面孔:“李管事这么急,那我也不留你了,下次一定要多空余出点时间,到松州玩两天。”

“谢大人,小人告辞。”李洪深行礼后上了船,船帆扬起,很快就离开了松州码头。

这边,曹正卿激动地问心腹:“真的?”

心腹确认无比:“小人连开了好几袋,都是白花花的食盐。大人,他们肯定是将粮食和食盐弄混了,错把食盐给了咱们,咱们可是发大了。”

“我去看看。”曹正卿走过去。

心腹立即让人解开了袋子,里面果然是雪白的食盐。

食盐的价格比粮食高出好几倍。以前物价还没涨之前,稻谷大约五六文钱一斤,但食盐却要三四十文,而且还是比较低劣的盐,像刘记这种干净漂亮的食盐,还要贵个几文十文的。

曹正卿也忍不住有些激动:“总共多少袋?”

“小人刚粗略查过了,这一车,还有前面三辆车都是,粗略估计有三四千斤,都是最后一批搬下来的。具体的数字还得从头全部查一遍才知道。”心腹说道。

曹正卿已经很满意了,三四千这样好的食盐,换个两三万斤粮食也不是太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