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6页)

这番县里的大宴注重礼数,男女不同席,秦小满抱着孩子便去了家眷一头。

杜衡便自往男宾场上走,一路上屡有人停声驻足看他几眼,实在是因为相貌出众又脸生。

宾客屡有猜测,终是有长袖善舞之人短住了杜衡。

“想来这位当是秦主簿的侄婿了。”

杜衡看了一眼面前大腹便便,身披锦绣的中年男子,笑容可掬,一派商贾之气。

他客气行了个见礼:“在下正是,不知这位官人是?”

“在下乃永发粮行的东家,肖富。早听闻秦主簿有一得意侄婿仪表堂堂,又才学斐然,今日总算是得已一见。”

杜衡猜测的果然不错,此人当真是商户,还是县城里四大粮行之一的东家。

早闻县里四大粮行背后的东家各有神通,家业布及多行多业,是县城里最大的富户。

虽只是商户,但这般有头脸的大商户能走到今天,自然没少给县里做官儿的献礼,若无官员行方便,如何又能顺遂至今,为此在秦家的宴上能碰见倒也不奇怪。

只是杜衡想这些人当真是消息灵通的很,他只是秦知闫的一个侄婿都叫这些人摸清了。

不过他中榜之时倒是风热了一阵子,邀帖也多,但他都借着读书一一回绝了去。

杜衡觉得现在并不是去结交的时候,说到底他的家底薄弱,姑且一个有名无权的秀才而已。

若是广泛逢迎结交,浪费读书时间不说,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落入他人圈套,届时为人所利用。

外头的人见他颇有些油盐不进的态势,自也就慢慢消停了。

“肖员外谬赞。”

“杜秀才不单才貌过人,又是儒雅之质。肖某这等粗人十分钦慕才学之人,今日相见即是缘分,不知杜秀才在何处落脚,他日肖某邀帖一封送到府上,还请独秀才赏脸吃过清茶。”

杜衡依然不改客气道:“小生而今落住于田湾村,进城不便,素日又在书院读书,夫子课业重,怕是要辜负肖员外美意了。”

肖富闻言不但未觉寒酸,反倒是微有喜意:“杜秀才刻苦,实乃令人敬佩,难怪院试可拔得头筹。只是这落脚于村落,又在县城里读书,寒冬暑月往复实在辛苦,若是在县城里住,也可省下不少时间读书啊。”

杜衡微微敛气,原本是想以寒微家世打发了人前来结交的意思,倒是他失策了。

这招对乡绅或许是好用,但对商户来说则反之。

越是穷苦的读书人商贾反倒更是喜欢,穷便拿钱解决,商贾最多的东西便是银钱,比之有家业的读书人,清贫书生可要好应付的多。

杜衡听此话中有试探之意,想引着他说囊中羞涩罢了,届时自是不必说就有东西送上门来。

“肖员外言之有理,不过小生习惯了乡野宁静,虽是进城读书不便了些,却也更能静心读书。”

这头话未谈完,忽而一道声音介入:“杜衡,你来了。”

“堂叔。侄婿在此处碰见了肖员外说谈了几句。”

秦知闫应了一声,笑而面向肖富:“这是我侄婿。”

肖富自是不改又对着秦知闫一通马屁,两人说谈了几句后,秦知闫笑着道:“我这侄婿斯文,倒是难得与肖员外谈的来。”

他放低了些声音:“知县大人那头想要几个读书人作陪,改日得空再一道吃茶,我先带着我这侄婿过去,肖员外可勿见怪。”

“好,好。知县大人难得出来一趟,自当是要咱们县里的才学之士相陪。”

杜衡拱手告辞,两人走远了后,杜衡同秦知闫道:“今日堂兄大喜,恭祝堂叔了。”

“一家人便不说这些场面客气话了,待会儿见了知县大人机警些。”

杜衡微顿,他以为秦知闫方才只是替他解围,没想到还真是知县要见他。

到了正堂以后,杜衡一眼便见着高座上蓄着胡须的中年男子,宽脸狭目,面上带笑,似是心情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