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听,滑板的声音(第2/5页)

惯性力量降低,冲击上坡的损耗就变大,一进直道的下坡,西本弓步要疯了。

刚刚还勉强平行的阿拉法特,竟然直接冲到他前面一米多的位置,速度明显比他快,接下来只会比他更快。

再想追回来,就变得格外的困难。

这就是所谓的赛场状态吧。

老选手就算暂时落后,也能够稳住,尽量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年轻的选手则遇事容易慌乱,仅仅是被人超过了一点点,就胡思乱想,影响发挥。

明明占据最优赛道,却没有抓住机会,可惜。

阿拉法特出乎意料的稳,技巧更是出乎意料的好。

被大赛方特别邀请的选手,即便是个逗比网红土豪,要是没有真材实料,大赛方怎么做这样的安排。

如果赛后复盘分析,就能够看出来,阿拉法特在前面几个弯道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出色,在技巧上也就比杭峰差了一点点。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的判断力。

果断地换赛道,果断的不换赛道,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赛场的节奏带走。

此刻,他紧跟在杭峰身后两米左右的距离,看着杭峰的目光里都是凛冽的战意。

接下来没有人再干扰他了,剩下就是他和杭峰的竞争。

即便嘴里说的再好,没有人会真的在赛场上选择输给另外一个人,他的教练团队也仔细分析过杭峰的比赛视频,万事没有绝对,只要他表现的足够好,他超过杭峰的机会就是五五开。

真要是赢了杭峰,进1/4还难吗?

阿拉法特将目光从杭峰后背收回来,视线越过他落在前方赛道。

他虽然只来了两天,但这条赛道他已经“滑”了无数遍,犹如烙印在脑袋里,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弯道的特点和细节。

距离终点还长,总能够抓住机会。

每一次的排名变化,都会带来一次剧烈的思想波动。

只有排在前面的人最是无忧。

在渐渐适应了节奏感后,“蛋糕塔”路段就不再是那么难了。

剩下的五个弯道,杭峰保持状态,每次都让自己40迈过弯,随着路往下走,直线下坡变得越发的长了之后,速度开始一点点地加快。

40迈过弯。

42迈过弯。

43迈过弯……直至进入最后一个弯路,杭峰的速度已经达到了47迈!

他利用弯道的距离,保持住自己的速度,成功在最后一个弯道上再次拿到2迈,以49迈的速度,冲出了弯道。

这里再没有上坡!

“蛋糕塔”路段结束!

前面虽然还有很多的极限弯路,但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

杭峰将身体压下,双手背在身后,扬起头注视前方,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刃,速度不断增加,增加……

在他身后,队列明显断成了两截。

西本弓步和卡罗尔明显落在了后面,哪怕滑在前面的,也被杭峰拉开了将近15米的距离。

而他们最后一个蛋糕塔弯还没有滑完。

阿拉法特却在杭峰身后四米左右的距离,而且速度也在48~9中间,实力不可谓不强。

甚至说,阿拉法特在处理“蛋糕塔”路段的方法比杭峰还要成熟一点,杭峰只知道2、3号赛道的切换,如果说他的变化单位是“赛道”,那么阿拉法特的单位就是“线”。

阿拉法特的“钞能力”可以让他用最精密科学的仪器,最优秀的运动科学人才,为他运算出这条路线上,真正的最优“线”。

曾经唐隽设想却没能做成的“VR训练方案”,在阿拉法特这里就是常规操作。

他没来这里的时候,每天都会通过“VR”进行训练,在价值百万米元的训练机上,沿着最精准的路线滑行。

如果不是技巧确实差了杭峰一点,但凡他的控板技术接近杭峰一两分,他都能滑到杭峰的前面。

杭峰的表现固然让人赞叹,阿拉法特的紧咬不放也让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