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第3/3页)

账不能光从明面上来算。

天子赏赐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尤对宗室、外戚、宦官等等的赏赐更是经常不走流程,有时候他们在朱祐樘面前哭一下穷,朱祐樘便会心软地答应他们的要求。

若是能借此机会把对这些人的赏赐都纳入朝廷的赏罚体系,以后御史劝谏起来就更方便了。哪怕只能规范年底那次年节赏赐,说不准也能给国库省一笔钱。

朱祐樘没察觉谢迁心里的弯弯绕绕,听谢迁这么说也点了头。

左右只是商量一下而已,以前召阁臣和六部来商量却没有下文的事可不少,一时半会也不用操心太多。

谢迁回到内阁,李东阳就凑到他边上问:“陛下单独召见你做什么?”

他脸上一副“咱这么要好有什么是我不能知道的吗”的表情。

一想到文哥儿的性格有一部分学足了李东阳,谢迁就觉得脑仁疼。

谢迁伸手把他推远一些才说道:“没什么大事,就是太子殿下写了封信回来。”本来接下来便要召六部来讨论此事,谢迁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事情给李东阳和旁边没吭声的刘健讲了。

当初文哥儿跟着钱福他们一起参加庶吉士散馆考试,写的策文便是关于官员考评的。

那会儿文哥儿提出过评优官员可以列举出先进事例来公开嘉奖,从前邸报只在官员中传抄,并没有公开发行,不能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新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算是能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平台,那朝廷的考课制度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借助这一平台尽可能地树立榜样人物。

这样的公开嘉奖与设立年终奖,应当都能够激励大伙好好干活。

至于对天子赏赐方面的限制就不必摆到明面上来说了,这点默契他们还是有的。

刘健听后点头说道:“此事可行。”

若当真能通过这一系列激励措施来整顿各地吏治,对他们三个阁臣而言也算是多添了一桩佳话。

谢迁笑道:“我得给文哥儿写封信,让他以此为题写篇策文。你们说要不要顺便让庶吉士也一起写?”

李东阳抚掌笑道:“对,让他们写,离年底还远得很,等他们写完我们再来好好讨论。”

谢迁两人都同意了,刘健自然也不会有意见,他也挺想看看文哥儿能拿出什么样的方案来。

三人商量好了,也到了下衙的点。

谢迁心情颇好地回到家中,就听人说洪钟派人送了封急信过来。

原来是洪澄那边怕夜长梦多,派人日夜兼程给洪钟送信。洪钟看了信后也觉得该赶紧和谢迁商量,便又写了信让人快马加鞭带给谢迁。

这不,这个先跨越长江南北再跨越黄河西东的结亲提议才半个多月就送到了谢迁手里。

谢迁:?

他这老实儿子居然出息了一回,跑杭州给自己找个媳妇儿!

既然算下来还是浙江同乡,谢迁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一边给洪钟回信一边给余姚那边写信,吩咐家中帮忙筹备两家议亲诸事。他们都在任地上回不去浙江,这些事由族老负责出面便好。

作者有话说:

老谢:看到没有,以后大伙领年终奖都会记着你,我给你讨的这个赏赐牛逼不牛逼

文崽:那以后他们评了末等会不会骂我?

老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