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第2/3页)

其实民间很多散曲还是老少咸宜的,后来才慢慢变了味,全是些绕来绕去的酸话。

文哥儿听懂了。

很多艺术发展着发展着就脱离了人民群众,逐渐被锁进高高的艺术殿堂里无人问津。即便如此,在那些某项艺术曾经繁盛一时的地方也会散落不少遗迹。

至少不管是江南还是江北都还留有不少元代戏曲杂剧的传承。

文哥儿听后很是怅然:“可惜他不肯教我。”

丘濬就没见过像他心这么大的小子。他没好气地说道:“别人都弹劾你了,你还上赶着去跟人说话,自找罪受能怪谁?”

文哥儿记得丘濬曾经荣获“谁先说话谁傻x”比赛优胜奖,一度坚定不移地拒绝跟当时还是吏部尚书的王恕说话。他笑眯眯地说道:“都是职责所在,人佀御史又没什么坏心,都是为了江山社稷!”

本来就是他自己在东宫摸鱼,被当场抓获也没什么好说的。

丘濬眉头皱了皱,不免和文哥儿说起了佀钟的履历。

哪怕他在京师始终挺边缘化,没机会掺和什么南北党互殴,还是知晓佀钟当初是怎么被撵到云南去的。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出身北方,天然属于北党官员一派。

朱祐樘登基后召回了很多类似这种出身的官员,让北方官员逐渐恢复元气。

像王恕、马文升以及这位佀钟都有过类似的遭遇,不是曾被发配去边远地区就是被迫致仕回家。

佀钟当庭朝文哥儿发难,未必没有看他们南方官员不顺眼的原因在。

文哥儿听后满脸沉思。

丘濬见状不由问道:“你又在琢磨什么?”

文哥儿摸着下巴说道:“我去了趟河西走廊,感觉那边十分亲切,打心里把它当成我的第二故乡!那我能不能算半个北方官员?”

丘濬:“…………”

丘濬无情地戳穿文哥儿不管上哪都能多一个故乡的事实:“你的第二故乡不是小时候就认了许多个了吗?”

这小子以前怎么说来着,老师的故乡就是他的故乡,四川成都是他四分之一故乡,湖南茶陵是他四分之一故乡,南直隶苏州也是他四分之一故乡。连他们广东琼州,他也口口声声说觉得跟故乡一样亲!

文哥儿振振有词:“都是大明人,分那么清楚做什么?”

我叫王小文,我来自大明,两京十三道全是我的故乡!

丘濬懒得再搭理他。

文哥儿只能溜溜达达地回家去。

他从丘濬这儿了解了亿点点官场旧闻,只能在心里感慨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朝堂过去也曾经有过一次次明波暗涌。

晚上文哥儿就认真研读散曲集,现学了几首据说在山东很流行的曲儿。他还在里头看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必背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

他一瞅,作者张养浩,山东济南人,对头,他就学这人的曲子,一准练出比佀钟还铿锵有力的嗓儿!

到那时候吵起架来肯定朝野内外无敌手。

文哥儿研究得分外积极,准备等明天运灰结束就找王九思他们讨教。

佀御史不教,他自然有人教!

王华临睡前瞥见文哥儿房里还亮着灯,不由又过去找他谈了会话,严肃地告诫他以后不要再偷奸耍滑,更不要忽悠太子一起躲懒。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你就没点自觉的吗?

文哥儿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晓得了,以后干坏事绝对会找人帮忙放风。

王华气得不轻,结果余光一扫正好扫见了文哥儿手头的散曲集。

更气了。

“你大半夜不睡觉就看这玩意?!”

王华含怒质问。

文哥儿道:“明儿要去运灰,我这不得找点东西路上消遣消遣。”

他向王华表达了自己对佀钟那把好嗓儿的羡慕,认为自己也应该从小开始练起,否则以后再要在朝会上对质(吵架),他从气势上就比不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