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3/4页)

比如苏轼特意写了首《隆中》说“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可见苏轼这个蜀地人还是很惦记这位诸葛亮这位故人的!

再比如李白夜读《诸葛武侯传》,当场提笔写了首长诗夸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并向当时一位有资格举荐他当官的崔少府表示“三国那会儿有位姓崔的名士慧眼识诸葛亮,现在我有才华,崔少府你又姓崔——你懂我的意思吧”!

瞧瞧,这都是有诗为证的!

所以说如果他们曾经路过隆中,很可能会留下点珍贵的碑刻!

唉,真是太可惜了!

为了让朱厚照理解这种惋惜,文哥儿不免又站起来给朱厚照吟诵了几首李白苏轼他们的代表作。

即使过了几百上千年,这些诗句依然是后世莘莘学子们反复诵背的宝贵文化遗产!

文哥儿过去几年每日一早都爱带着人在翰林院的长廊里踱着步子诵读诗书,练就了一把诵起诗来特别能带动人的好嗓子。

朱厚照听着听着也学文哥儿那样站了起来,莫名激动地当起了小跟屁虫。

文哥儿往前走一步,他也跟着往前走一步;文哥儿诵一句诗,他也跟着诵一句诗,只觉这些诗写得确实好,每一句都跟在喉舌间一蹦一跳似的,读着特别起劲!

文哥儿听着朱厚照跟读完几首经典古诗词,顿住脚步转头问:“殿下觉得这些诗词写得好不好?”

朱厚照虽还不懂得品诗,却记住了刚才跟着文哥儿吟诵诗词的美妙感觉。他毫不吝啬地夸道:“写得好!”

文哥儿道:“过去有过很多这样的好诗文,也有过很多这样的风流人物,如果我们的祖先们没有把史书和他们的著作一代代地传下来,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他们了。你说可惜不可惜?”

朱厚照用力点头。

听起来就好可惜!

文哥儿给朱厚照补充了一点文保小知识,除了书籍字画之外,建筑、碑刻、壁画乃至于生活中还能看见的老物件等等也都是记录一个文明发展历程的载体。

像李白杜甫他们每路过一个名胜古迹或者名人故里,就会热情洋溢地写诗怀古,这便算一种跨越千百年的传承。

再过个千百年,他们站在李白杜甫曾经到过的地方读起那些满怀感慨的怀古诗,那便是他们正式接过李白杜甫递过来的接力棒。

如果他们接棒后没有留给后人半点好东西,反而还大肆破坏前人传承下来的宝贝,那肯定是要被后世子孙戳脊梁骨的!

这个话题对朱厚照来说就有点深奥了,朱厚照听得似懂非懂。

最后朱厚照勇敢提问:“什么是接力棒?”

文哥儿:“…………”

文哥儿宣布他们一会到外面来一场4X100接力赛。

你看看这宫墙下的路又宽又直,不用来赛跑可惜了!

朱厚照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接力赛跑,他从来没玩过!

两个小孩儿凑一起嘀嘀咕咕,积极筹备起这场别开生面的小型赛事来。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今天我要讲的是,隆中对!

小猪:隆中对!

大猪:我信了你的邪

*

更新!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六千全勤是十二点踩点更,三千全勤也是十二点踩点更

这可能就是命运叭!

*

注:

①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据说是近代出土的瓷器上面的唐无名氏诗,所以理论上来说,明朝的老丘读不到!

-

②樊迟请学稼:出自《论语》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