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5页)

自家人知自家事,周文是如何待安乐的,又是怎样孝敬老人爱护小辈的,但凡长眼睛的都能看见。

不是他王爱国自吹,整个向阳公社就找不到比他女婿还要好的人。

女婿是个好的,那他王爱国就不能太差。

再者说了,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早一天晚一天都一样。

因此种种,王爱国强忍着不舍给闺女买了最近的火车班次。

晌午,嫁在邻村的王安然也带着男人和孩子回来了。

说来,王爱国与姜春花生了五个孩子,养活三个。

其中大儿子王安强娶妻刘小萍,有王昌鹏和王昌玉两个孩子。

大女儿王安然嫁给了邻村林亦全,有个儿子林大龙,与王昌玉同岁。

最小的闺女就是王安乐,嫁给了知青周文。小两口都考到了沪市,明日一早就得去县里赶火车。

因要出远门,家里亲人就都赶过来聚一聚。不时,村里人晓得王安乐和周文明日就要离开坎子村,也抽空过来说两句话。

人一多,倒冲散了王安乐离别的伤感。

她也实在没工夫伤感,这会儿她正被堂姐堂嫂等人围着教导如何做人儿媳妇。周文爸妈是双职工,且老家还是沪市这个鼎鼎有名的大城市。坎子村的人多少有些担忧王安乐会被人家欺负。

儿媳妇可不好当。

高嫁的儿媳妇更难。

就他们坎子村的苗绒绒不过是嫁到县里,还被婆家欺负的喘不过气。

安乐嫁到沪市,娘家离的远,身边除了周文半点依靠都没有,若是被人欺负了恐怕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大伙儿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听的姜春花眼泛泪花,胸口打鼓,不免出声道:“早晓得这样,还不如把安乐嫁到村里了。”

这话一出,王安乐的奶奶柳雁南当即不乐意了,她扫了眼门外,见周文被男人们围在门口说话,心里松了口气后道:“什么时候了,说这样的废话?这三年来周文是如何待乐乐的,你没看见?多大人了,说话也没个顾忌,若是被女婿听去了,小心寒了人心。”

“妈,我就是一时嘴快,周文这个女婿我是顶顶喜欢的,可一想到闺女要离开坎子村,我就不放心。”

柳奶奶叹了口气,温声道:“麻雀子大了还要飞出去闯荡,更何况人呢?咱安乐是去沪市读大学,这可是祖上冒烟的大喜事,哪至于让你哭哭啼啼的。你反过来想想,是闺女一个人去外地读书你放心,还是有周文护着你放心?”

那自然是有周文护着比较好。

柳奶奶这么一打岔,话题就转到读书上面去了。坎子村贫困,教育环境也差。除掉知青,整个村子里就只有王安乐这么一个大学生。

没办法,日子难过,哪有闲钱闲工夫让孩子读书。

至于王安乐,主要是她身子骨太差,她爷爷又有退伍补贴,所以才能一直读书。

“大侄女,你是咱坎子村飞出去的金凤凰。周家再好你也莫惧,大不了回来过日子。”说话的是大伯娘。

当年姜春花早产奶水不足,又加上田地里年景也不好,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村子里还饿死了好几个人。

那样的情况下,大伯娘本不想奶王安乐。偏王爱国一天三顿往人家屋子里哭,愣是用眼泪水把人哭心软了。

因是自己奶大的,这位大伯娘疼爱王安乐比疼亲儿子还要疼。

这不,无人的时候,她还悄悄塞了两块钱给王安乐,悄声道:“乐乐,快快藏起来。这钱是伯娘悄悄给你的,你可别告诉周文。穷家富路,没钱傍身可不行。”

王安乐自是不肯要,大伯娘却不理她,钱一塞进王安乐兜里,她就快步跑走了。

晚上吃了个团圆饭,比过年还要丰盛。男人们在堂屋吃,女人们则在灶间忙活。周文辈分低,一惯坐在下手边。

可今日他却被老丈人和大伯推到了上席,旁边坐着的是爷爷王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