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下午,樊长玉刚回军中,就被陶太傅叫了过去。

她还以为陶太傅是为了检查让她抄的书,捧着谢征帮忙抄写的那一摞纸张前去,却发现陶太傅那里还有旁人。

对方瞧着年近四十,眉眼间一派儒雅清正,并未着甲,瞧着像个文官。

樊长玉不认得他,便只唤了陶太傅一声:“义父。”

那中年男子自樊长玉进帐来,就一直在端详着她,目光和蔼又带着几分沉重,还有几分说不清的欣慰和担忧在里边。

樊长玉心头甚觉怪异,但见对方并无恶意,便也只任对方打量。

陶太傅瞧见樊长玉,说了声:“你来了。”

他似乎并没有引荐樊长玉与那人认识的意思,只道:“这是军中一位将军,听闻你杀了石虎,甚是好奇,想看看你的武艺。”

樊长玉没料到对方一身儒袍,竟是个将军,忙抱拳一礼,“见过将军。”

那中年男子正是贺敬元,他在樊长玉身上看到了几分故人的影子,心下百感交集,问:“你会武?”

樊长玉答:“会一些。”

哪怕心中已有了猜测,贺敬元还是问:“何人教授的你武艺?”

樊长玉道:“家父。”

贺敬元问:“可否同老夫过上几招?”

樊长玉看向陶太傅。

陶太傅捋须道:“这位将军也擅刀法,且让他指点你一二吧。”

樊长玉便抱拳道:“还请将军赐教。”

军帐内地方狭小,施展不开。

二人到了帐外演武,各持一柄长柄大刀。

樊长玉率先展开攻势,刀风迅疾,所向披靡,贺敬元一开始只守不攻,且战且退,为的就是看清樊长玉的招式。

快退到军帐边上时,他才猛地转守为攻,所用的正是樊长玉先前的招式。

比起樊长玉的一味求猛,他的刀法明显更沉稳,进可攻,退可守,张弛有度。

樊长玉还想再变换攻势时,却被对方抓住了一个防守上的漏洞,刀刃直指她脖颈。

樊长玉手中的刀却还没来得及送出去,顿时心中暗自一惊,她虽缺少实战经验,但从前被拘在家中,唯一的乐子便是练习他爹教的这套刀法,樊长玉自问是无比熟悉其中的一招一式的。

可此番同这位将军交手,她却有种对方比她更熟悉这套刀法的错觉,甚至怎么拆招都了如指掌。

见她怔愣,贺敬元收了刀问她:“你可知你方才那一式的漏洞在何处?”

樊长玉恭敬抱拳道:“恳请将军指教。”

贺敬元说:“这套刀法,想来是你一招一式练了太久,出刀才过于死板,必须打完这一式,才出下一式,但战场上瞬息万变,一击不成,换一击便是,哪能被人家破了招就乱了阵脚?”

这番话,的确点出了樊长玉刀法的缺陷所在,她使杀猪刀时,还长能杀对方一个出其不意。

用长柄刀法,碰上武功路数不如她的,她必胜无疑,但碰上贺敬元、谢征这类精通各式兵刃打法的,就极为受制。

樊长玉心中敬意陡增,感激道:“多谢将军!”

贺敬元见她听明白了,眼底除了复杂,还有些许淡淡的欣慰,他道:“我且再指点你几式。”

二人便在军帐外的这片空地上继续切磋,樊长玉每使出一式,贺敬元都点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告诉她破招之法。

直到一名亲卫模样的兵卒寻了过来,贺敬元才停下,让樊长玉先回去自行参悟今日所学。

樊长玉拜别陶太傅后,带着一脑子的刀法招式回去了。

陶太傅见樊长玉走远了,贺敬元都还望着她离开的方向出神,道:“我从前便觉着那孩子心眼实诚,心性又坚毅,不管置身何地,都保持着一份良善,是个好苗子。后来听你说了她是那老头子的后人,方才明悟,这份大智若愚,是肖似她外祖父。”

贺敬元郑重对着陶太傅一揖:“故人遗孤,敬元便在此托付与太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