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番外7(第3/5页)

黎恕一直都知道,栀栀才是海鸥岛知青们心里的灯塔,同时也是他的。

不出所料,这一次她依旧为他指明了方向。

同年,黎恕和栀栀结了婚,一块儿去了淮大参加学习。

一九七四年,栀栀生下了铁蛋。

黎恕在栀栀的支持与指点下,突破了学习的瓶颈。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门外汉,渐渐成为了学者、专家。

一九七五年,栀栀得到了出国的机会。

她鼓励黎恕练好外语,和她一块儿去。她还告诉他,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在那个时代,国外的学科基础是比国内强的,多出去了解一下是好事。

为此,黎恕开始苦练外语。

一九七六年,黎恕和栀栀参加出访团,跟着出了国。

到了国外,黎恕才知道科学的精彩。他像条涉死的鱼,一头扎进学术的海洋……到这时,他才体会到当初栀栀为什么非常坚持的、一定要他也跟着出来看一看。

一九七七年,栀栀生下了小儿子铁柱。

这一年,黎恕已经组织过队伍出海考察……他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种岛的第一步。

一九八二年,黎恕在栀栀的帮助下找回棠娘。

种岛项目添了一员猛将。

一九八三年,黎恕在棠娘的建议下,择定了六处种岛地址。后来上级派员前来视察,又听取了黎恕花费十年的时间才做好的种岛计划……最终择定了两处:一是主岛北鲲岛,一是副岛南鹏岛。

从此,轰轰烈烈的种岛行动开动了!

从那时起,黎恕和栀栀开始两地分居。栀栀带着孩子大部分时间留在淮安,暑假回到海鸥岛,黎恕则一心扑在种岛事业上,每隔一两个月去淮安看看老婆孩子……

黎恕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都放在种岛上。

在海里要建个岛,谈何容易!

何况还是在那么一穷二白的年代……

是,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相比,国内的农业种植水平大大提升,老百姓能吃饱了,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在那二十年里,国内的重工制造几乎停摆。

再加上当时这种岛项目还是个秘密工程,栀栀曾经想过要向国外的重工生产企业购买专业的机械,但这是不被允许的。

黎恕当时拥有的生产条件,就是……人。

那时候,无论是建设主岛还是副岛,都有着一言难尽的艰辛。

利用陆地建筑的经验,放在海里根本不适用!

但原理差不多。

在陆地上起高楼,需要先挖深坑埋地基。

在海里也一样。

那么,要怎样才能在海里挖地基?

“靠机械来挖地基”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

靠人工来挖?

开什么玩笑啊!

人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在海底挖坑?

一是黎恕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潜水服和氧气瓶,二是挖了坑也没办法固土、积土,海水会把泥沙带走。

黎恕动起了脑筋。

要不,从陆地运送已经浇灌好的水泥管过来?

直接把水泥管插进海底,再排空海水,用船只把水泥和钢筋分批运来,日夜不停地浇灌钢筋水泥混凝土?

这个想法很好,但成本太高。

要知道,当时黎恕能调动的最大船只,承重量才二十吨!一个大型的水泥管就有近百吨重……

再就是还存在着技术方面的种种难题:

——海底的山脉可以挖吗?怎么挖?挖多深才够?遇上了海底的礁石还得爆|破,可种花国至今没有尝试过在海底爆|破的……

——假设“直接把水泥管插进海底”这个想法是可行的,那么又要把如何排空水泥管里的空气呢?

——和水泥的时候万一掺入了海水,会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的结构产生变化吗?

——钢筋会生锈、会被海水腐蚀掉吗?

……

栀栀在坚持她的科研项目的同时,也成为黎恕团队里的最坚实的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