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7页)

但刘大山和卫永红都不愿意。

他们和老房子里那群姓刘的关系不好,哪可能给他们养孩子,这孩子人选,就是焦心着想抱孙子的刘寡妇都不愿意。

去年冬月的时候,刘寡妇还因为这事,和老房子那边起了争执,被人给打了,还闪到了腰,一直躺到过年才勉强能下床。

嫁出去十年都没回家哭诉过的卫永红,头一回哭着回来,说刘家老宅的老虔婆欺人太盛。

因为这,周桂跟张冬梅还去了一趟凤平庄,给卫永红撑腰。

但这个年头,女人嫁出去十年还没生,那真真是娘家人去了也占不到多少理,人家一句话,说卫永红要害刘大山绝后,他们就是想硬气,都硬气不起来。

除非卫永红不和刘大山过,他们把人接回来。

但卫永红和刘大山感情好,十年都没红过脸,头上婆婆虽想抱孙子,但也没因为这个磋磨过卫永红,反而事事都护着,两口子怎么可能离婚。

最闹腾的就是刘家老宅里那伙人。

按说没住一个屋,不搭理他们就是,可偏有人脸大,仗着辈分高,时不时就闹腾一下。

偏她闹腾,卫永红和刘大山还没办法,因为对方年纪大了,这万一推搡着,把人给推出个好歹来,那就真没地方讲理了。

只能自己憋着,可越是憋,那边就越以为刘寡妇和卫永红夫妻好欺负,村里说卫永红不能生的闲话,都说到他们家门口了。

“这你们放心,肯定看着。”卫良忠听周桂提起卫永红,抖了抖烟,忙不迭答应。

卫良峰稀疏眉头紧夹:“哎,大哥,我现在就是放心不下这个老闺女,永华出息,自己办了厂,永民也成了老师,就这个闺女……”

两个儿子都有着落,就这个女儿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干着,手心手背都是肉,卫良峰哪会不惦记卫永红啊。

卫良忠睨了眼卫良峰:“你急啥急,若楠是个好的,你等着看吧,等她和永华在城里彻底站住了脚,永红这儿,他们不会撒手不管的。”

卫良忠看得分明,卫永华两口子人都好,连永卫治他们都愿意拉一把,自己的亲妹妹,哪可能会放着不管。

两兄弟谈了一会儿,周桂把家里两个院子的钥匙各给了一把给卫良忠,让她和卫良海平时得空了,帮他们看看房子。

第二天一早,周桂和卫良峰还有卫家三兄妹,就各背着一个大背篓,七七八八装了好多东西,去了镇上,准备坐车回城了。

周桂搬去城里住,要说最舍不得她的就属钱二媳妇。送周桂出村的时候,钱二媳妇心里不是滋味的很,一直拉着周桂,让她有空了就回村里来住住,可别进了城就不回来了。

还说等她挣够了钱,就去卫家旁边买个院子,继续跟周桂做邻居。

这两人邻居这么多年,还真是处出了感情……

卫家一大家子在城里团聚了,除了少个卫永民。不过少他,好像也没啥区别。

回城第二天市一中就开学了,卫子英背起小书包,头一回没去严家强家的包子店买早餐,而是吃了她奶煮的白稀饭和煎鸡蛋。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还是对的。至少在卫家,老人的存在就特别重要。

老人来了,苏若楠夫妻就能彻底放下家里的事,长时间住在北山家具厂了,卫家三兄妹早上的饭有早落,家里也收拾得更亮堂了。

刚进城的周桂和卫良峰其实挺不习惯城里生活的,好在街对面有个老熟人潘奶奶,有潘奶奶和张荷花带着,老两口倒也没多久就适应了城里生活。

报名第一天,上学期有五十二个人的一班,这学期就只来了五十个。

不止一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个或是两个同学未能再出现在教室里。

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其实还是很普遍的,毕竟孩子读书也是一笔钱,城里孩子还稍微好一点,至少家里有份收入,省着点,还勉强供得起孩子上学。但农村孩子就不成了,学费、学杂费、生活费,七七八八全算下去,每年上学最低都得花一两百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