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 145 章(第2/3页)

“对对对!还得是皇上和涧中鱼先生的济慈会,不然哪能有这种好事呢?”

“此话怎讲?好事是指,济慈会今后也会帮咱苏州人?”

“没错,诸位有所不知,等江宁济慈会办起来,也是会帮扶江宁府内着实困难的百姓们的。”

“此话当真?那哪些人能找济慈会帮扶呢?”

“无父无母的孤儿、无法劳作的孤寡老人等,生计艰难的贫民……当然,有手有脚却想吃白食的人不帮。”

人群哗然!

“这这这……真的有这种救苦救难的地方吗?里面难不成都是菩萨?”

这话问出了几乎所有人的心声:真有这种菩萨,百姓岂不是都不用担心吃不上饭饿死?

“问得好!”‘鱼乐卖场’门口,一个洪亮的声音笑道,“菩萨是没有,但多的是咱苏州府慈悲心肠、德高望重的大善人!这些善款,可都是他们捐的。”

“谁呀谁呀,给咱们看看,都是哪些大老爷如此心善?”

那道洪亮的声音,出自一名有内力的侍卫,他的声音可以传到在场所有人耳中,“明日大家就知道了,明日将张贴善人老爷们的捐款名单。”

这一日,善款金额庞大到惊人的消息,很快因为百姓的震撼,传得街知巷闻。

随之传开的,还有江宁府即将成立济慈会,救苦救难的消息,以及明日捐款名单张贴的消息。

而胤祉让唐岳和步山安排在市井中的人,继续在其中引导舆论,又隐入人群,深藏功与名。

……

隔日,天色刚亮,‘鱼乐卖场’外面,就逐渐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等着看是哪些有钱人那么大手笔?

‘鱼乐卖场’也没让百姓等太久,辰时初,便有人从门内拿着巨幅的两张大红纸出来,架着梯子,张贴到与门匾齐高处,字体也大,让远处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虽说义卖会的时候全部人都戴上了面具,但捐了善款,可以有名有姓地公诸于众,所有富商都是乐意至极的。

如此不但在百姓间能有好名声,没准圣上也会多看一看他们的名字和家族呢。

特别是有东昌府被圣旨嘉奖的例子在先,那些狠狠心花了大钱的商人,自然希望也能花钱捞到点实际的好处。

“哇——潘家是哪家啊,竟然捐善款五十多万两,还有十万石粮食?!大善人啊!”

“是富得流油了吧?”

“啊这……没听说过潘家啊,是不是外地来行商的?”

“我知道潘家,搬来苏州也有十来年了,是大盐商之一,他们家不可能比苏州的大家族有钱。”

虽然大家都能看到,苏州的大家族里也不乏出手大方的,且榜上有名,那捐款数目也让大家叹为观止,但比起那潘家,就真的差远了。

底下苏州人悄悄嘀咕,显然对于这些苏州豪绅比不过外乡人,很有些意见。

又有人呵呵,“潘家是真慈善大方了,可这么露财,也不怕……”

百姓和未曾参与过的富户看个热闹,不由产生了攀比和嫉妒的心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叫他们发现自己狭隘了。

“圣旨到——所有人跪下接旨!”卖场门口一名侍卫高声唱喝道。

围观的百姓们一怔,反应快的已经匍匐在地,接着,所有人都愣愣地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东昌府富人潘景文……等,捐善款以济慈救难、行善积德、福延百姓,功德昭著……”

苏州府捐了款的富商们想得再好,也没有想到眼前这种好事儿!

皇上居然在圣旨上对他们的溢美之词如此之多,让他们都自己怀疑是祖坟冒青烟了!

好事儿还不止于此,捐款前十的十家,圣上赐了每家一个国子监进学机会,还给第一的潘家写了‘大善之家’的匾额。

潘景文当场接了旨,其余被通知前来的九家也激动得满脸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