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第2/3页)

胤祉点点头,又摇摇头。

康熙明白他点头的是前半句后,嘴角僵了一下。

到了勤政殿,胤祉被放下来,就找了个桌子,把怀里被他当成文件盒的锦盒打开了。

康熙好奇地看过去,见是胤祉写得密密麻麻的手稿,还未看内容,就看胤祉写字问他:

‘汗阿玛您发现的早熟御稻在哪里试种?’

康熙愣了愣,“你怎么知道……”

还没问完,胤祉刷刷写:‘仙人托梦。’

康熙:“…………”

他不想相信的,但是接下来,胤祉所写的,还有他带来的手稿,都叫他震惊不已。

‘仙人说御稻在江南种植,一年能种两季,每年产量不就上来了?’

那株稻子他去年六月发现,今年春天把种子播下试种验证,如今长势确实喜人,却还得等到六七月才能知道是不是留种有用。胤祉却已经这般信誓旦旦了?

‘仙人还告诉我兴修水利、旱田变水田、改进农具、制作肥料、育种之法。’

康熙立刻去翻那些手稿,是胤祉的大白话风格,第一沓,写的就是兴修水利的方法,建储水库、修灌溉渠、水闸的工作原理……

第二沓,改进的农具的图纸画得格外细致,尺寸标明得一清二楚,改进处在康熙看来十分高明。

看康熙翻阅着,胤祉又写:‘汗阿玛不急,如若想立刻改善百姓食不果腹之状,还望汗阿玛派人去福建广东寻此两种高产作物。’

写完,他翻出自己画得栩栩如生的图来,正是红薯和玉米。

红薯和玉米在明朝就已经传入国内,但并没有得到推广。

康熙看到那张图上写着‘生长期四至七个月亩产一千至三千斤,天下各地皆可种’时,都惊呆了。

“此事当真?!”

不过他很快就觉得,自己是问了也白问,不如派人去寻来种子试种便知。

接着他又看另一张图。

玉米则写着‘可山地种植之粮食,生长期三至四个月,亩产一百五十斤,耐饥裹腹。’

这个虽然亩产不算高,但重点是‘粮食’‘山地可种’,如此,凡是遇到山地就种玉米,无需硬要开垦成平地。

康熙当时就顾不得另外那些胤祉说的‘资料’了,他对胤祉说,你先把盒子留下,汗阿玛慢慢看,回去睡觉吧。

胤祉识趣告退,康熙立即就召了侍卫来,把寻找这两种作物的诏书发往福建两广,让各大小官员去寻。

接着,他倒是不急着安排其他事,独自一人,把胤祉写的东西,全部都粗略地翻了一遍,心里就有了章程。

其中最令他激动的,就是胤祉在水利篇提到的。制作‘水泥’之法!

上面写着只要能制出此物,与泥沙碎石等物混合成流状物,倒入提前搭好的模具中,干透之后就是一面毫无缝隙的墙或路面。若在其中加入钢铁筋,能使之更为强韧。

康熙首先想到的,就是若此物能用来治水,大清往后岂不是能少许多水灾?

第二令康熙在意的,就是胤祉提到江南有一个叫李英贵的农学大家。

连他自己都没有听说过此人,胤祉一直在深宫,如何知晓?

所以,真的有仙人庇佑大清吧?

康熙背上起了一层

汗毛,看来若这些都得以验证,他得问清楚胤祉,再供奉起来。

康熙心里有谱之后,在脑中琢磨了下人选,立刻召来议政大臣们和工部户部的尚书、侍郎等人,将这些文书给众人传阅。

当然,他不会说这些是出自胤祉之手,只说是民间奇人异士敬献。

结果大臣们一个个看得激动无比,比康熙激动多了,“天佑大清、天眷吾皇啊!”

明珠第一个这么喊,其他人也跟着喊‘天佑大清、天眷吾皇’。

康熙心里暗暗开心,可不是么,胤祉就是上天给他最好的眷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