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4页)

车前站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亲和地对宁秋砚招了招手:“你过来这边。”

宁秋砚僵硬地迈开脚步。

货车与轿车。

显而易见,他和那个男孩来这岛上得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车道两侧长满了高耸入云的冷杉,积雪点点。路面一路蜿蜒,没入了幽深莫测的林海。

这一切都提示着外来者,这里是私人岛屿,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等宁秋砚走近了,老人却只是轻轻抓着他的右手看了看:“怎么受伤了?不要紧,先上车,我们回去请医生看一看。”

*

老人是岛上的管家,自称康伯。

上车后康伯用手帕先替宁秋砚简单包扎了伤口,宁秋砚几乎忘记疼痛,满脑子都想着一个人就敢来这种私人地盘,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法治社会,手铐这种东西不是随便用的。

刚才男孩挣扎时身上披着的毯子掉落,手腕上金属的寒光在宁秋砚眼前闪回。长这么大,宁秋砚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中看见有人戴着手铐。

百分百非法的那种。

在船上整整四个小时,平叔有一半的时间都不在船舱里,如果是非法拘禁或者是被强迫,那男孩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向宁秋砚求救,但男孩没有。

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可能,一是,男孩是个哑巴。

好吧,可能性不大,但宁秋砚保持“这分析不怎么靠谱但绝对有可能,否则他为什么那么没礼貌”的看法;

二是,向宁秋砚求救也没有用,因为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存在。

宁秋砚有点焦虑地想。

如果现在他选择回去,还不来得及。

“你是个内向的孩子。”

属于老年人的沧桑嗓音忽然响起。

宁秋砚惊了一跳回神,转过头来。

车子在林间开了二十多分钟。

大约行驶到一半时,宁秋砚注意到开在他们后面的那辆货车驶入了一条岔道,再也看不到了。

康伯迎上宁秋砚的目光,温声问道:“第一次到岛上来,不习惯?”

宁秋砚含糊地“嗯”了声。

康伯又问:“岛上是不是很美?”

是很美。

他们已经穿过林海,正在翻越一个山丘。

灰绿色的苔藓,薄雪覆盖的荒草原,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美,是一种未经开发的、属于大自然的原始的美。

“岛很大,关先生的房子在最北端,还要过会儿才能到那里。”康伯对他说,“这岛上有一段时间没来新人,可能大家都会注意到你,但他们也只是看看,不会找你攀谈,你不用紧张。”

宁秋砚毛线帽的帽檐拉得很低,不知是不是因为晕船,脸色有些苍白,因此那双瞳孔更加黑亮,他问:“我今天就要献血吗?”

康伯说:“不用那么急,你刚刚在海上颠簸了一阵,肯定饿了,我叫人给你准备了午餐,刚吃过东西是不能立即献血的。再说,你今天受了伤,献血可以明天再进行。”

宁秋砚耷拉着眼皮:“我不饿,也可以不休息。”

康伯笑了下:“那你也要等到周一才能回去啊,不如先休息休息,这样才能很好的恢复。”

宁秋砚:“……”

协议是这么写的,他竟无法反驳。

“孩子,辛苦你了。”

忽然,康伯这样说道。

宁秋砚抬眸,眼里带着这个年纪还藏不住的戒备。

“关先生情况特殊,捐献者日常生活多有变化,细微的差别都可能造成不适用的情况,每次都需要专业的医生采样确定情况后才会取血。所以,不得不这么麻烦,要你亲自往岛上跑一趟。”康伯很和蔼地说,“这天气,海上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

康伯贴心的话语让宁秋砚有一丝迷茫,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外公。

他觉得没那么怕了。

康伯拍拍他没受伤的手背:“谢谢你来到渡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