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2/3页)

《听黄昏的人》。

事实证明,没有绝对完美的剧本。

可他已经找到了终极的答案——

成功的电影有无数种,有的以惊艳特效著称,有的脑洞大开,有的成本少到只有几百万。

有的在演绎同性之爱,有的到最后都没有女主角。

它们节奏不同、主题迥异,却全都能或早或晚地得到极高成绩。

答案是,大范围地深刻触动真心。

万途归一的指向,只有这三个要素。

大范围,深刻触动,真心。

无论是恐怖片、喜剧片、玄幻片,在百般炫技的背后,都只有这三点要素。

哪怕初时市场并不看好,刚放映时反响平平,日后也必然会绝地逢生,得到好评无数。

而《听黄昏的人》在被他反复斟酌修改之后,足够能达到这一点。

谍战故事在如今不算热门,可故事内核简单深刻,是无数个几十万字剧本里他记忆最深刻的一部。

蒋麓确认钱赚够之后,直接推掉了全部戏约,一头扎进自己的电影世界,如同实习多年的新任创世者。

他要从零搭建起有关这部电影的一切。

《听黄昏的人》讲述了一个民国中学老师以身救国的故事。

白素泱出身平凡,活了二十多年都谨小慎微,被调皮学生起哄时手足无措,都不知道该怎样维护自己。

他是众多普通人里生活简陋朴素的一个,有时候冬日里嘴馋想买一个水果罐头,也要看了又看,舍不得花钱。

可在目睹恩师为了抵抗敌军而被抓捕处决时,他被意外交付一样遗物,要将它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北都。

窝囊笨拙的普通人,突然要拿出十二分的勇气,去违抗当下最恐怖的侵略者。

他没有任何人可以托付求助,连谍战能力也弱到好笑,一度战战兢兢到把小孩的鞭炮当作枪声,在路边能吓得骤然卧倒,许久才敢灰头土脸地爬起来。

即便如此,也坎坷又逐渐决绝地踏上这条绝命之路。

恩师传递的不仅仅是绝密文件,也是一份滚烫到能燃烧心脏的信仰。

为了这部电影,蒋麓想了又想,去看过国内全部的影视基地。

不行,全都不行。

现代复刻的民国街都不够真实感,没有旧城市的破旧鄙陋,而是太过完整光鲜,漂亮到每一处都适合合照。

他需要的场景并不多,红砖外露墙面斑驳的教室,血迹暗褐的处刑场,旧时代飘着雪的车站,以及硝烟里朝不保夕的北都。

想要自己从头做出这一切,至少要租下大片的场地。

蒋麓想了又想,一度打算推平自己名下的那片旧基地。

他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作罢,在地段便宜又交通方便的地方租下一块二百亩的荒地,找来工程队从零做起。

每一样图纸他都亲眼看过,从土路的材质,到墙面的做旧程度,再到完整房子该如何拆,如何打出枪眼般斑驳的效果。

一样一样,事无巨细。

直到这一刻,蒋麓才亲自感受到造物的复杂程度。

他曾目睹过重光夜从零组建的一切,可远远没有想到,事情会繁杂到以万起步,单是墙板的材质,军服的料子和颜色,主角和所有配角的风格化设计,千万事物要协调到同一个色彩风格里,又要烧掉多少脑细胞。

美术师们负责着不同场景的草稿刻画,在文字里寻找一个立体画面的片刻感受,再同蒋麓不厌其烦地讨论修改,一遍遍推翻,直到终于定下之后交由建筑师来建模设计,交付施工。

蒋麓渐渐没时间去管理形象。

他一度是校园里让一众同学屏息注视的帅哥。

现在胡子拉碴,头发碍事也一并剃了寸头,一切都为了节省时间。

直到年末,场景建筑陆续完成基础建筑,他才像从深水里浮出水面,长长缓过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