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电影创作六十年(12)

●──这么多年来您致力于电影创作,不过听说您最近决定重回初恋──舞台剧。

这是因为最近的中国电影很低迷。张艺谋都拼命拍跟好莱坞竞争的商业片。好莱坞不仅对中国电影是挑战,对全球电影工业都是。美国电影和娱乐工业对各地的文化产品都造成威胁。而中国电影处于不利地位。到底什么样的片子才能跟美国电影匹敌?我听说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主演的《珍珠港》(Pearl Harbor)投资一亿五千万美金,那是十四亿人民币,都可以在中国造座大桥啦。我们一般电影的预算是几百万人民币,顶多一千万人民币。找到投资不容易,因此最近我想搞一个话剧,改编白先勇的小说。

我明年要拍一部很大的戏,跟《末代皇帝》差不多的,跟末代皇帝和第四个妃子有关。这女孩十四岁进宫,十八岁时日本人投降,伪“满洲国”也结束了。她流浪,仍为溥仪守贞,最后跟溥仪在监狱重逢,很感人。同一个故事我也在筹备舞台剧版。

●──您盼望观众从您的电影里得到些什么?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文学一直有两派,一派审美的,一派审丑的。描绘丑陋的也可以教育人,就像《钦差大臣》(The Government Inspector)的作者果戈理(Nikolai Gogol)。我一般是审美派的,希望留下很好的东西,让观众永远记得。我在美国做过几次演讲。我说美国每年拍的几百部电影中,如果有一半像《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1965)、《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 1940)、《居里夫人》(Madame Curie, 1943)或《北非谍影》(Casablanca, 1942),也许,我说也许,九一一事件就不会发生。如果美国的人文意识在美国更为健全,也许宗教的问题、种族仇恨的问题可以解决,九一一事件就不会发生。如果《音乐之声》这样的片子可以帮助陶冶人性,而不是那些枪战、暴力的电影占美国票房的百分之八十,我想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我总希望给观众很美好的电影,中国的观众喜欢我的电影是因为他们能懂。我一直希望贡献最美好的东西,因为中国人已经生活得太苦了,我一生的志业都希望经由我的电影、我的电影里美好的东西,给予他们一些希望。

作品年表

导演

1951 《控诉》

1953 《蓝桥会》

1954 《一场风波》(与林农合导)

1956 《水乡的春天》

1956 《女篮五号》

1958 《大跃进的小主人》(与杨小仲、张天赐合导)

1958 《疾风劲草》(与田野合导)

1958 《黄宝妹》

1960 《红色娘子军》

1962 《大李、老李与小李》

1964 《舞台姐妹》

1973 《海港》(与谢铁骊合导)

1974 《春苗》(与颜碧丽合导)

1975 《盘石湾》(与梁廷铎合导)

1977 《青春》

1979 《啊!摇篮》

1980 《天云山传奇》

1982 《牧马人》

1983 《秋瑾》

1984 《高山下的花环》

1986 《芙蓉镇》

1988 《最后的贵族》

1990 《清凉寺的钟声》

1991 《启明星》

1993 《老人与狗》

1995 《女儿谷》

1997 《鸦片战争》

2000 《女足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