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080(第3/4页)

这样的气氛中,《莫妮卡》在驻演的第二年已经有了颓势。异国文化背景和双女主没有清晰爱情线的设定,本身就会筛掉一部分观众。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小众观众的支持最终没能将它留住,《莫妮卡》演出至第四百场时,遗憾地封箱了。

它不是唯一封箱的正剧,甚至在长街正剧中已经算是长寿。

在众人惋惜沈绒和盛明盏第一部 搭档商业剧就此落幕的同时,《汝宁》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汝宁》官宣的那日,除了沈绒和盛明盏的粉丝之外,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毕竟长街来来去去的音乐剧目太多了,早就呈现饱和状态。

而这对年轻搭档在

《莫妮卡》首演时已经锋芒毕露过,这回是三搭,新鲜劲儿不再。

编剧还是个名不见经传,在外长街混饭吃的小编剧,没人对这部剧抱太大的希望。

评论家们轻轻松松隔空调侃。

【也就是词曲作家还算有点噱头吧。】

【不会觉得所谓的双女主搭档还会有人买账吧?恕我直言,没有男主角的戏就是少了主心骨,差点意思。】

【谁会对安真剧场再一次自娱自乐的剧感兴趣呢?票房如何,就看韭菜们准备得怎么样了(笑)】

关注度低迷,外界冷嘲热讽不断,也没有削减《汝宁》剧组的热忱。

何广臣和兰旭在写歌之初,就深入接触过沈绒和盛明盏。

充分了解音域之后,开始为她们量身打造《汝宁》中的歌曲。

沈绒的高音非常优秀。对于一般人而言极其勉强的高音对她来说反而是舒适区。而盛明盏除了在中音区游刃有余,音域的广度也相当惊人。

何广臣和兰旭都感叹,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搭在一起这么天衣无缝的搭档了。

编舞组根据两人的舞蹈优势和短板,结合故事背景细致编排,力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她们的长项,与此同时尽量还原历史风貌,展示文化底蕴。

“力与美”,是整部剧舞蹈编排的核心。

正因为剧组同心戮力,没有一个人怠慢敷衍,沈绒作为整部剧的核心人物,更是不允许自己拖后腿。

但尚且二十一岁还是在校生的她,就算年少成名,依旧太过年轻,身上保留了不少青涩稚嫩。

她饰演的女帝长念年龄设定在三十岁,比盛明盏饰演的积雪大上七岁,在演绎难度上就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细数下来,全场歌舞仅有五场没有沈绒的戏份,其余的不仅有她,还都是重头戏。

独舞难度高,双人舞难度更高,更不要说气势恢宏的群舞。

古风台词数量前所未有的多,拗口且难记,歌又是史无前例的难唱。

几场情绪消耗极大的大戏还是连在一块儿的。从国破家亡到自戕殉国,一路都需要爆发性的输出,想要出色完成,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每一项单拿出来,对演员来说都

是极大的挑战。

更别说是集合到一块儿。

“长念这个角色是我职业生涯见过最难的。”

入行四十年的何广臣感叹,“想要将她出色地完成,即便是巅峰时期的沈玉都不可能吧。”

的确很难。

是沈绒从未想过的难度。

在极高的音域中大体力的唱跳,纷杂的剧情和情感投入非常耗费精力。

沈绒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

察觉到沈绒的吃力,导演担心她会不会太勉强,想先从舞蹈开始删减一些过高难度。

某天早上,排练厅里只零星来了几个人,导演正好和编舞组碰到面了,就将自己的想法提了。

“要不然难度稍微往下降一点吧。毕竟咱们这部剧不是为了挑战吉尼斯,对吧。还是得让演员能有能力演好、演完整了,演出效果得放在第一位啊。”

编舞组有三个人,两女一男,都是非常资深的编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