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068(第3/4页)

与此同时,凌憧的离去让沈玉受到致命打击。

她的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一米七的个子最后瘦到只有八十多斤。

但她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她的初心,她的音乐剧。

“小姨过世前的那段时间,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在了一部音乐剧上。那是她自己当任编剧、导演和主演的作品,可想而知对她意义非凡。她有尝试过忘记那些让她痛苦的遭遇,回归到事业上的吧,她有试过救赎自己,可是……”

沈绒顿在这儿,盛明盏替她说:“可是,她失败了。”

盛明盏在网上查过沈玉的生平,她自创自导自演的音乐剧《两个疑问》首演后,反响非常一般。

同性恋和许多莫须有的“丑闻”早就让她曾经的良好形象大打折扣,很多人不再愿意买账,甚至在剧场门口破口大骂,声称有这个变态的剧,就算是个最不起眼的配角都绝对不看。

而其他只看重戏

剧本身体验的观众,对于这种实验性戏剧也不太感冒,他们喜欢的周末,是在热闹又快乐的剧场里度过的。

《两个疑问》的上座率只有别的剧场一半不到。

很快,这部音乐剧在一片凄凉中封箱了。

评论家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他们最刻薄的言语总喜欢留给最高傲的演员,就像是在惩罚那些天纵的优秀和不羁。

《两个疑问》封箱的时候,各路评论家们就像约好了一样,对沈玉狂轰滥炸。

“江郎才尽”这四个字铺天盖地压得她喘不上气。

更有甚者说她当年的成名也不过是被不懂音乐剧的人硬捧的,她本人根本没有灵气。

同性恋、私生活混乱、精神病。

跌下神坛、没有灵气、过气。

被家族抛弃、被同性恋人抛弃、被全世界抛弃……

尖酸的舆论和谣言山呼海啸,将三十岁的她彻底淹没。

她选择在绚烂的春天结束这一切。

……

盛明盏将有些发麻的长腿往前伸了伸。

她发现手里的咖啡杯空了,不知什么时候被她捏扁了。

沈绒耳朵已经被手机烫得发红。

她站起来挺了挺发酸的腰背,在河边慢慢走,慢慢说:

“现在看来,当初针对小姨的谣言是有人在刻意推波助澜,背地里恶意地煽动一切。”

“你是说……”

“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我觉得是那个张先生在落井下石。我的推测也不是没有依据。据说沈玉自杀后,那位张先生一直纠缠着凌憧,厚颜无耻地说想替沈玉照顾她,想与她结婚。”

“……这是什么心态?”

盛明盏觉得自己的心理已经很有问题,没想到和这位张先生一比,根本不足挂齿。

“谁知道变态是怎么想的,咱们的脑回路和他一样的话也是变态了。”

盛明盏被噎了一下,不太好搭腔,想了想,换了个话题。

“后来这位凌小姐呢?”

“不知道啊……”

沈绒向河里踢了块石子。

“小姨去世之后,她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

样,不见了。或许是为了疗伤,也或许是为了躲避张先生的纠缠,她离开了长街,再也没有演出过任何一部音乐剧,年纪轻轻就这样泯灭于芸芸众生,从此再没人见过她。”

这无疑是出悲剧。

盛明盏在听沈玉说这些事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既视感。

沈绒和沈玉的人生何其相似。

同样是年少成名,能歌善舞,甚至连名冠长街时的年龄都是十五岁——一致得诡异。

盛明盏看过沈玉的一段采访。

成名者在采访时,大多数都会选择说一些体面的场面话。

但她不是,她的每句话都很认真很犀利,不在意谁会下不来台,只说真话,说实话,说内心真实的感受。

沈绒也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