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巧娘(第3/8页)

巧娘将孩子放在床上,又给野花换了新鲜的水,接着就马不停蹄地煮粥。

孩子还是个小婴儿,只能吃点流食像是粥之类的,她一边煮着粥,一边想着孩子的名字。

她姓童,叫童巧娘,她的前三十年非常不幸,家里父母对她不看重,还将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她身上,不让她上学,让她出去打工养弟弟。并且一不顺心,家里的爸妈都对她非打即骂,每当这个时候,比她小两岁的弟弟都在一旁拍手叫好。

她没有犹豫地离开家乡,等来到大城市才发现大城市原来这么好,虽然过得苦,但是没有人骂她是赔钱货!只要她省一点,每周还都能吃上肉!

于是她在出来后,没将赚的钱给家里一事无成的弟弟和压榨剥削她的父母,而是果断选择脱离家庭,一个人生活。

她对童年经历的那些很恐惧,所以对婚姻也很恐惧,她怕自己再遇到跟父母一样重男轻女又家暴的另一半,所以宁愿选择不结婚也不肯踏入婚姻的坟墓。反正她现在一个人过得也很好,要不要另一半都没关系,并且她现在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了!那就更没有结婚的必要了。

等到粥煮好后,巧娘也从过去的记忆中回过神,她将粥盛出来放凉,然后又想着孩子的名字。

孩子没有爸爸,就跟她姓童吧,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继续上学,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就叫玉书,希望他以后能好好读书,做一个如白玉一般温润的人。

本来饿到又想哭的小孩子在粥被喂进嘴里的时候狼吞虎咽的大口吃了起来,巧娘神色微柔地看着这个孩子,一遍遍地喊着他的名字。

以后她也有家人了。

后面就是一系列办手续的事情,那个年代的手续还很好办,不像现在这么复杂。在确定孩子是被遗弃的孤儿并且本地没有人找上门后,巧娘的手续很快就办下来了,这个孩子现在正式叫童玉书。

后面的日子异常平淡,在巧娘对孩子的悉心照料下,孩子很快就从一个只知道嗷嗷大哭的婴儿长成一个能上幼儿园的年纪。

平时有幼儿园的同学老师陪着一起玩儿,回家后则能去赵姨玩,周末时候巧娘还会带着童玉书出去春游放风筝。童玉书的童年虽然不算富裕,但却过得很幸福。

不过好景不长,在童玉书上小学的时候,巧娘却生病了,她的病来势汹汹,很快就影响到了耳朵,耳朵出了就会影响工作,她又换了其他更忙碌更能赚到钱的工作,因为她现在不仅要养孩子,还要看病。

本来应该慢慢好起来的生活因为病痛又变得困难起来,童玉书这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他没让巧娘担心自己,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自己做饭,在学习上也没让巧娘操过心。

并且他还在操心巧娘的身体,家务都被他一个人承包,他年纪小赚不到钱,只能尽自己所能给巧娘减轻生活压力,每天放学后会准备好自己的饭菜和巧娘的那份,让疲惫回家的巧娘专心赚钱就行了。

他在这时候就对金钱有一种特殊的渴望,如果有钱就好了,如果有钱老妈就能去看病了,就不会拖着生病的身体还忙碌到这么晚,如果有钱,也就有时间陪伴他了。

但是没有如果。

童玉书这时候虽然年纪还小但却已经很懂事了,在巧娘深夜上班没回家的日子,他会悄悄地哭,不是感觉孤独,而是心疼老妈每天都要忙碌到这么晚。

等他有担心老妈这么晚回家会遇到危险的意识后,更是在老妈每天

深夜下班的路口等着。

只不过他担心巧娘这么晚下班遇到坏人,巧娘也担心他在路口等着的时候遇到人贩子或者横冲直撞的车辆,两人就这样互相担心又互相陪伴着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但是在童玉书初中的时候,巧娘的病情恶化了,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的症状从耳朵蔓延到了眼睛,巧娘现在连眼睛都要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