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卓然二胎(第4/5页)

谁知后来她们母女并未受到牵连,罗嘉还被封了县主,初到封地,没有官员敢来拜访,俸禄粮食更是克扣,送来一些陈粮霉米,罗嘉还小,她没靠山,当时日子艰难。

熬油似得熬过那几年,郭四娘为了女儿立了起来,后来听说宫学开了,她见女儿长到七八岁,还不识字,府里也没什么好绣娘,女红也学不好。

她这辈子完,女儿不成,便咬咬牙厚着脸皮写了折子,那时候其实也想害怕犹豫,要是京里责备了她莽撞没规矩,那以后日子更惨,若是要女儿进宫学,她又牵挂。

好在后来京里送了夫子来,还有宫里教养嬷嬷,连着许多女子用的首饰,还有皇后懿旨,她们日子才好了起来……

前尘旧事,都记在心里。

皇后心善。

“罗嘉,圣上和皇后都是好人。”

历罗嘉其实有点气馁,她还想进京里看看繁华富饶,这次心里也生过,皇后见她乖巧,会许她入京。郭四娘如何不知,说:“京里险象环生之地,你父亲是罪人,咱们母女能有今日已经是天家厚待。”

“母亲,我都懂,我就是不甘在一处府县,困一生。”

但事已至此,历罗嘉只好往轻松的想,“其实咱们府里也挺好,就是我不想早早嫁人。”

“不嫁人,不去京里就不嫁人,给你找个夫婿,你还是县主。”

历罗嘉便开心了些,说这般好。

她做府里自己的主人。

圣驾走的慢,每到州城短则停五六日,多的时候住十来日。

黎南珠当年从昭州去京里,一路招摇,小郡王名声留了一路,这次回昭州,路线和当初来时差不多,虽是记忆久远,但有的州城标志性建筑没变,隐约勾起些记忆来,一下子就对上。

“变化好大。”

路面好了,街上热闹许多,附近城外的乡村房屋也比十多年前看着密集,规划的更整齐了。

越是往南边,行商痕迹越重。时不时还有工厂出现,女郎年轻妇人织布,绞纱,或是养蚕的。

他们过年是在滁州,是水乡。

该办的年宴还在办,倒是比在宫里还热闹许多——这次来的也算是帝后亲信一派,比宫里那些场面宏大但客套要亲切些。

小大郎是初一生的。

这一日就是小家宴,没外人。宴席上吃的好好地,多是鱼蟹,结果卓然有点干呕反胃,黎南珠还没反应过来,先看黎大郎在笑,黎南珠:……

这小子笑的傻憨憨的。

顿时就瞪大了眼,黎南珠看卓然,“这是又?”

“二爷爷,昨日大郎请了安亲王妃帮我看看,才诊治出来,两个月有余。”

黎南珠:“……真好。”在路上游山玩水有的。

“那回去路上就不能赶,慢点来,你有什么不舒服了跟大郎说。”

“知道二爷爷。”黎大郎先道。

小大郎才四岁,这就又有弟弟了。后来宴会结束,黎大郎送二爷爷和圣上时,黎南珠特意慢了一步,揶揄大郎说:“好大孙儿,二爷爷说的话你是都记得!”

“什么?”黎大郎没反应过来。

黎南珠嘻嘻一笑,“没什么。”拉着年年就遛。跟屁虫红豆小糕在,黎南珠也没多说,等他和年年回寝殿了,黎南珠才道:“我以前还担心,大郎是真老成持重厉害,以前小时候满嘴都是君子这君子那,街上小姑娘长得漂亮些,他就扭头不去看人家。”

“反正比我还像和尚。”

历延年知道阿叔小时候曾想当过和尚,这会话虽是没说完,但历延年也猜到了——果不其然,黎南珠嘚瑟骄傲说:“看看吧,是我给做的媒,你瞅瞅两人恩爱,多好。”

“是,当初还是阿叔机敏,眼光独到,替大郎找了门好亲事。”历延年哄着说。

黎南珠都嘚瑟完了,还摆摆手,也就一般厉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