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3页)

少津应道:“我平日里送的,大哥已经送过了,若论此道,还是大哥技高一筹,无人能比。”

“你平日里送什么?”言成配合问道。

“送诗作呀。”

原是两人在拿那首诗打趣裴少淮。

裴少淮都把“情诗”写到荣恩宴上了,哪里是寻常人能够比的。

裴少淮的耳根少不得又红了几分,道:“不与你们说了,我回去自己再想想。”

言成挽留裴少淮道:“少淮莫急,你不若多等两日,说不准你要送的大礼很快就来了。”

裴少淮追问徐言成此话何意,可徐言成却笑而不语。

过了两日,等到礼部兴师动众抬着御赐的“三元及第”牌匾巡游一圈后,送到景川伯爵府,并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景川伯爵府七代长子裴少淮高中状元,博学笃行,德才兼备,授官翰林院编撰兼工科给事中——”

裴少淮一愣,状元向来不是只授官编撰吗?怎么多出了一个给事中?

官小权大的给事中。

“臣谢主隆恩。”裴少淮接旨应道。

此事迅速在京都城里传开,各高门只后悔早些时候没有与裴家结交,如今再上门拜访,目的就太明显了,也难深交。

翰林编撰多入史馆,编修国史,平日里要记录天子的言行,本就是个近侍天子的清流官职了。只消不是水平极差、犯了什么过错,从翰林院出来后轻松能到尚书一职。

如今竟又叠了一个“给事中”,何等的大前程。

裴少淮终于明白徐言成口中所说的“大礼”是什么大礼了,可他依稀觉得,再大的风光与亲手制造相比,还是差了一丝地气。

……

朝廷送来青色官服,正中绣着六品的鹭鸶补子,裴少淮终于要开始“上班”了。

皇帝念他是初任官职,精力有所不能及,恐怕一时间难以两边兼顾,故特许他先入翰林熟悉史馆日常事务,等到娴熟之后,再入六科观政,兼任工科给事中的职责。

时长足有一年。

入朝为官犹如读书,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即便裴少淮心思成熟,又从长辈们身上听来、学到了许多为官的经验,但毕竟只是“听”。

等到他真正入朝为官的时候,真正着手做事的时候,难免会生疏。

万事开头难。

……

翰,笔也。

翰林,文翰之多若林也。

翰林院建在长安街上,虽不在紫禁城内,但只隔一个街道,出入宫都十分方便。

这里地方不大,无高大阔气的楼宇,有的只是一个个四合的小院,甬道相连。

不管从外还是从内去看,都十分朴素,不比其他的宫廷楼宇。

入翰林任职的第一日,裴少淮与马廷文、钟王岳约好,一同前往,谁知他们仨一进院子,一位姓何的侍讲学士便单独将他带走了,把马廷文、钟王岳留在修复馆里。

何侍讲对裴少淮的态度十分之好,领着他到处走了一圈,认识了不少人。

“翰林院平日里基本就这么多人,几位阁老虽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但他们平日在宫里处理事务,寻常不会回来,若要见他们还需入宫。”何侍讲说道。

又问:“裴编撰平日要出入文华殿罢?不如我带你进宫一趟,先熟悉熟悉路线?”

偏偏点了沈阁老的文华殿。

裴少淮心里清明,知晓何侍讲在试探他,应道:“下官初来乍到,当先尽快熟悉翰林事务,平日里并无什么事需要叨扰几位阁老的。”

“那成,你若有事再寻我便是。”

看来,裴少淮是归到这位何侍讲手下了,可何侍讲表现出的神态,仿佛是裴少淮比他官职更高一样。

令裴少淮不解。

裴少淮问道:“侍讲大人,不知下官这段时日负责什么事务?”转了这么一大圈,平时要做些什么,何侍讲却一点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