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3/3页)

同考试官都给事中李,再批:事君之心恳切,爱民之心真切,博识广闻,言辞雅正……荐以式。

“……”

同考官主事王,再批:经义纯心于学,策问致力于用……宜录以式。

往年也曾见过封面上写满同考官评语的,多是介于举与落之间,所以多人评阅,以免遗漏贤才。而今年的这一份,却是因为写得太好,同考官们消遣之余相互传阅,以至于有九个人留下了青笔评语。

沈阁老取来此卷,尚未读,言道:“刘编修,你是首批,此卷又是你这一房的首荐之卷,你先说说为何卷上如此多评语。”

“是,主考大人。”刘编修起身应话,道,“下官初读此卷便知晓当举,数次读下来,每一次皆有新圈点之处……下官担忧学问不足,圈点有所遗漏,故请诸位同仁帮忙一同评阅,才敢呈到王主事处。”

圈点代表写得好、写得巧妙之处。

此话引得沈阁老好奇,遂翻看此卷,才读首篇文章,他便隐隐觉得文中有一股气度似曾相识。未必是他与学子相识,可能是与其师者相识。

读完,确实是好文章好苗子,值得起排在十八房首位,沈阁老没有犹豫,当即直接落笔写上:

主考试官大学士沈,批:忠义之才,取。

二十八日要发榜,二十六这一日,该填榜了。填榜时,由主考官排列名次,副考官亲自填写朱卷的编号,称之为“草榜”,一式三份,其中两份送到帘外武官处封锁,作为佐证。其后,同考官们根据草榜拆开墨卷,比对朱卷墨卷无误,确认没有舞弊之嫌以后,才会填写籍贯姓名的正榜。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盛开时候,士子们纷纷买来几支杏花,挂在各会馆、各客栈门上,以求杏榜有名,不负寒窗苦读。

风一吹来,花枝摇曳,杏花瓣落。

二月二十八,四更天里,伯爵府福堂里和祠堂都亮起了烛光,老太太向神明请愿,而老爷子向祖先祈祷。

张管事早早带着长帆去贡院外守着了,他们在榜下遇到了杨府的小厮,三人一块蹲守在最前排。

林氏一夜未眠,叫人准备了两筐铜板子,又用红囊包了许多碎银,双手合十,祈祷准备的这些银钱可以顺顺利利送出去。

杏榜辰时张贴出来,人头攒动。

伯爵府里安安静静的,个个都竖着耳朵听外头的声响,刚听到一点动静就急得站了起来。

裴少淮原以为自己已经够紧张了,谁料家人们个个都比他更期待、更紧张,他说道:“辰时刚到,杏榜贴出来,长舟再骑马回来,也要一些时候……不如先喝一盏茶?”

话音刚落,笃笃的马蹄声传来,张管事下马后直奔中堂,兴奋而不失分寸,直截了当喊道:“少爷是会元!”

五个字胜过千文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