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第2/4页)

然而这些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非皇帝亲信近臣。

众臣不是傻子,怎会看不出皇帝用季咏思是因为季咏思乃他亲手提拔,知根知底,只能依附于皇帝。

所以他们竟真的想不出皇帝会要谁做守将。

闻言,萧岭点头,“以朕看,中州军若再不整治,便要无可救药了。”

皇帝能说自己的亲军无可救药,旁人绝对不可附和,那年迈宗亲只道:“只是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属意人选?”

这事很急,半点也拖不得。

最好季咏思这边刚被拽出去,这边皇帝就把人选定了下来。

谢之容若有所思。

依他看来,在寻不到最合适人选的时候,不设守将,萧岭自己管中州军是最好的选择。

先找出中州军的问题积弊,虽然现在谢之容觉得最大的积弊就是中州军本身,制定改革计划,交给皇帝审阅批复,再由皇帝下令,让干吏去执行。

然而这只能说是眼前困局的最好选项,原因有三,第一,皇帝事务繁忙,眼下朝中又是多事之姬,再揽中州事,恐怕真正做到宵衣旰食都难以将全部事务处理得当,第二,政令下达和变革速度将比设置守将慢上许多,解决中州军的积弊时间要延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皇帝或许不懂军事。

文治武帝或许不及前人,然而在武功方面,的确可谓雄主明君。

可惜的是,作为他长子,也是最为宠爱的儿子的皇帝,于军事上很大可能一窍不通。

别说暴君不懂,萧岭也不懂。

若是后勤和日常运作,萧岭没有问题,无非是工作量增加了,但除却维持军中运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军中甲士是要训练的。

练兵,别说萧岭没时间,就算有,他也承认,他不懂。

众臣眼巴巴地等着萧岭说出一个答案,或者,在明日大朝会时询问众臣意见,毕竟,兹事体大,一息之间难以决定也正常。

有宗亲不停地给站在萧岭身后的留王萧岫使眼色,示意他说两句话。

陛下对自己这个亲弟弟一向宠爱之至,若在一时找不到人的情况下令萧岫掌兵也不是不可能。

萧岫目不转睛地盯着萧岭的发冠看,脑子里想的是上次去宝月楼见到一玉簪用料甚温润,萧岫嫌弃太素太静,几乎到了冷然的地步,故没有买下,然而今日见萧岭玉冠,忽觉那根玉簪很配兄长今日所戴的发冠,祥玺阁的冠亦有可取之处,不过玉料没有宝月楼那么讲究……他正在脑子里回忆着发冠的样式,忽见不远处一叔辈的宗亲正朝这个方向挤眉弄眼。

萧岫皱眉,往身后看了一眼,确定身后什么都没有后才意识到对方是在给自己使眼色。

为何要示意本王?

萧岫不解。

他们刚才说什么呢?

他满目疑惑和不以为然,可见在这位没心没肺的小王爷心里,便是这既能拱卫京城,又能直取帝都的帝王亲军的守将人选连他兄长发间的一根玉簪都不如。

有几人有些坐不住,正要再劝,萧岭开口了。

他的第一句不是众卿以为谁人可担此大任,因为在萧岭心中,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事情,他看向自方才就一直安静无语恭恭敬敬地站在旁侧的谢之容,“之容以为,中州军如何?”

四座皆惊。

瞬间几十道目光聚集在了谢之容身上。

谢之容亦讶然,但他并没有表露分毫,照实回答:“以臣短暂所见可知,中州军数年以外少粮缺饷,”是少,而不是没有,季咏思显然很懂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道理,不然一时贪多,真激起兵变,他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萧岭发落,“军中士气低迷,兵士只点卯领军饷虚度时日,凡有一官半职者无不想挪用军中辎重银两,将兵不和,训练常年敷衍,几乎没有,兵将衰弱,将官沉迷声色,方才臣与陛下过来时注意到兵士身着重甲行步尚且艰难,何况着甲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