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第2/3页)

上边的这一操作算是让国子监将里子面子都丢了个精光,再无大安顶尖官方学府的威名与地位。

杨承功无数次怀疑,当今是不是对国子监存在什么偏见。

要不然,怎么会在继位后,大力抬举其他书院,给那些知名书院的山长封荣誉官职,让国子监的地位一降再降,甚至到如今这尴尬境地。

国子监祭酒,自古以来就是个以清贵著称的显赫位置,不仅名号大,还享有桃李满天下的实惠,向来竞争很大。

他当年能争得这个位置,虽然费了极大功夫,也足以证明他的心机实力。

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打他接手国子监后,国子监就开始走下坡路。

他不是没有努力过,但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国子监沦为差生与不学无术的权贵子弟聚集地,既看不到出路,又无力改变现状。

因为他的勇气与魄力不足,不能将那些背负着长辈期望的权贵子弟给清出去,就无法彻底改变国子监的风气。

他想过要一走了之,可是他的调职申请被打回,即便他自请降品调职,也没得允许,上面对他的不满可谓是毫不掩饰。

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如今这满脸苦涩与无奈的样子,杨老太爷也无奈的叹了口气。

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家族而言,可以不靠圣宠,却需要名望与地位来维持家族的传承与发展。

在杨家当前的这一代中,前途最看好的当然是杨承功,能成为国子监祭酒,绝对是个既能给杨氏在大安文坛中带来崇高声望的职位。

所有国子监出身的生员,都要尊杨承功一声老师,成为杨家在政坛的关系网络。

却没料到,在他儿子得了这一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清贵职位后,皇上与东宫都表现出极其重视教化的态度,大力扶持民间书院和私塾,硬生生的将国子监给‘玩’坏了,还非要将杨承功按在祭酒的位置上,不让他动弹。

听到父亲的叹息,心中既委屈又酸涩的杨承功施礼道。

“是儿子无能,让父亲失望了。”

杨老太爷摆摆手道,“这与你的能力没什么关系,我很怀疑,上面是不是早知道了什么,而且存在类似情况的也不止我们杨氏,有些甚至已经被合族发落了。”

这话说得众人心中一凛,三老太爷下意识问道。

“大哥,若是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杨老太爷再次长叹了一口气。

“若是这样,瑞王的这封信,就是我们杨氏的一个机会,不管瑞王打算怎么做,我们都只能选择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免得我们在这大安彻底没了容身之地。”

杨承功听说这话,也忍不住面露惊色。

“父亲,既然明知上边可能已经知道我们与瑞王之间的关系,为何还要做出这个选择?”

因为他给这些人看的,都只是瑞王在明面上要求杨家派人去临海府一聚的信,可是杨老太爷看到的还有其中隐藏的秘信内容。

知道瑞王邀杨家一起出海打江山的事,是上面的意思,只是杨老太爷实在放不下杨氏在京中的百年基业,才会一直犹豫。

可是杨承功的那句‘忠心不二’提醒了他,各方面都很出色的杨承功被上面按在国子监,守着一个烂摊子动弹不得的事实,更相当于是上面的某种表态。

要么选择背主留在大安,成为不仅被上面不信任,还会被厌弃者,一步步彻底走向衰落。

要么就是遵照上面的意思出海,不要留下来碍眼,瑞王能够恢复王爷身份,还能堂而皇之的给昔日追随他的势力大派邀请函,可见这见是得到朝廷支持的。

只是杨老太爷因为目前尚不确定这个支持力度能有多大,成功率有多高,难免会有所迟疑。

不过他现在已经下定决心,脸色凝重,目光锐利的扫过在场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