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2/3页)

比如气候,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地域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天短暂炎热,冬天漫长酷寒。那种冷,是滴水成冰的冷,以如今的保暖设备,不是当地人很难适应这种可怕的气温。

他麾下经过抗寒训练的士兵们,顶多适应了北戎草原上的冷,换成极寒的沙国却不行。

但若不在冬天作战,沙国境内河流湖泊很多,他根本没有水军,夏季渡河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他没有水军,不意味着当地的沙国没有水军。

除此之外,如今的沙国已经相对于此时的交通工具来说同样地域辽阔。

辽阔的国土意味着绵长的战线,当初世界大战中火力所向披靡的强国都直接被后勤拖死,更何况如今的他。

别的不说,几千里运粮草武器,需要耗费的粮食可能比运过去的粮食要多好几倍。

而单兵作战能力,就人种来说,沙国那边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单兵作战能力都是最强的。

而他的郡国,单兵作战能力肯定是比不上沙国人种的,如今总共就十八万的兵力,其中还包括三万是才收服的长宁守军,只能作为厢军修桥铺路。

可他东边必须守住才得来的秦川平原,西边要防备西戎卷土重来,中间还有杨朔的十几万大军随时可能伺机而动。

但凡他敢在此时对沙国开战,西戎与朝廷就敢让他瞬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他们和他都清楚,哪怕他的火力很强,也经不起几条战线同时开战的消耗。

除此之外,还有这辽阔疆域需要的治安,巡防兵力。

如今疆域铺得这么开,他的兵力已经严重不够用了。

再次征兵也不可能。

因为粮食不够。

前几天秋收的数据统计出来后,林德康就给他送了折子提醒了这个问题。

今年这大半年下来,他手下需要养活的人口直接翻了三倍。

年初只有肃城等地的一百三十多万,后来陆续增加了北戎草原的一百万,秦川平原与鼎德等地的一百万出头,长宁蕃平等地的大几十万,再加上零散吸纳的朝廷方面的移民,目前总人口已经接近四百万。

但粮食只有肃城,河原,河陵等三郡两城是全年种植的,这部分粮食只能供养军队和原有人口,顶多外溢一些给北戎草原和秦川平原做补充。

北戎草原如今还来不及开垦太多耕种土地,只能以畜牧业为主,采集为辅。

秦川平原的大多数百姓,分到地的时候都只能秋耕,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收获。

再生稻与原本的储粮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少部分地区夏季末尾种植的甜菜也能补充一些粮食缺口,但总体都还需要肃城方面援助才能安全过冬。

长宁和蕃平这些人,别说今年能收获多少粮食,绝大多数连秋耕的农时都没赶上,得明年才能春耕,到秋天才能自己产粮食。

这大几十万人,顶多林乐庆那边的十万人能通过收割西戎的粮食也自给自足过冬。

剩余三四十万人,都需要从其他地方东拉西扯才能把过冬的粮食缺口填平。

这样的情况,想增兵,想深入沙国远距离开战,都是在痴人说梦。

头脑冷静下来,都不需要别人劝说,李洵就已经放弃了此时对沙国宣战的想法。

“伍汲,方才本王接到北疆军情急报,沙国有一伙色目人劫掠了厄尔浑部落,本王要亲自去北疆看看。”

伍汲有些吃惊,更多的是生气:

“先前北戎汗统治草原的时候,沙国与他们相安无事,还时常通商,如今换了我们,就来劫掠,当我们是软柿子好捏吗!”

想了片刻,他又有些担心:

“郡王您是要对沙国出兵吗?”

不用细算,他也知道如今不是四处树敌的好时候。

李洵摇头:

“至少半年之内,本王是不会主动对他们动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