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3页)

他这一场战事,搅得王庭附近的西戎平民无法收割粮食,所以即使过了收割的季节,粮食也还在地里。

好在这个季节不怎么下雨,晚了半个月也依然可以抢收回来不少的粮食。

因此,李洵先前便下令,让林乐庆接收了人质,大体确定身份后,便组织人手先把粮食收割回来。

“五万石也不错,至少这些百姓越冬的粮食有了。”李洵对这个收获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是白来的,五百万斤,省着点吃,这十几万百姓至少不会在这个冬天被饿死。

林乐庆却对此不太满意,抱怨道:

“郡王,那些西戎蛮子是真不会种地!种的地方倒是老宽了,粮食却长得稀稀拉拉,割起来真是费工夫!他们种的东西属下以前也没见过,都不知道咋吃。”

李洵闻言,露出笑意。

“西戎历来不擅耕种,能想着种点主食都不错了,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那东西叫青稞,跟中原的小麦差不多吃法。”

林乐庆神色一喜:

“跟小麦差不多啊,那倒是好东西!”

李洵嘱咐道:

“那些青稞不能全吃了,得挑一部分颗粒饱满的留种,明年我们的人也种它。到时候让周如植来看看,或许能产量更高些。”

除此以外,李洵还知道,西戎这半边江山,虽说海拔较高,除了种植青稞,还适合种植豌豆和一些药材,倒是可以好好规划利用起来。

说完粮食收割,李洵又问起牲畜的收获。

林乐庆道:

“找到了七万只羊,两万头牛,七千匹马。西戎蛮子太狡猾了,他们走的时候把牛羊全部赶到野外,能找到这些也费了不少时间。”

哪怕王庭不以畜牧业为主,这个数量相对于王庭附近牧场的规模来说,还是太少了。

但人手有限,暂时也只能如此。

李洵这里又带回了十万左右的百姓,核查完身份后,便带到了王庭副城进行安置。

给所有人分配了城里现成的石屋,调拨了粮食,然后组织他们出去捡柴火,割草,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清点完战获,安排完百姓,李洵给林乐庆留下四万兵马,令他负责防御西戎进犯,便带着八千兵马以及其他交换回来的人质赶往蕃平。

目前的蕃平,已经不再是抵御西戎的要塞,但它对李洵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为它的北边囤积着大启的十几万兵马,东边也是大启的郡县。

东边那些郡县,虽说嘉佑帝名义上已经允许李洵带兵通行,毕竟还没到他的口袋里。

他必须在嘉佑帝派下重兵之前,吞下通往肃城的郡县,不然长宁和蕃平便会成为孤城,很难获得来自肃城大本营的补给。

要占据这些地方,以他目前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为对付西戎,他总共带出来了八万人马。

这对于他的总兵力来说,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

肃城,河原,河陵等地的兵力基本上被抽掉了十分之九。只留下一成的人手维护治安。

北戎草原上的人手也差不多,林乐庆带走三万人,剩余的人手也极少。

当然,北戎那边才初步收复,还是要更谨慎些的。

所以李洵给刘渊传令,让他那边暂时抽调两万兵马北上,前往北戎边境换防。

这两方兵马一去一来,是有空窗期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但当时要出其不意,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西戎王庭,只能出此下策。

如今没有消息送来,他便只当没问题。

*

李洵回到蕃平,伍汲便第一时间前来迎接,向他汇报手头的工作:

“郡王,百姓基本都安置下去了,返回原籍只怕难以过冬,属下便让他们留在了城里集中居住。还组织特人手耕种了一部分蕃平与长宁的良田,虽说时节晚了些,明年多少应该有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