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3/4页)

林德康对这方面的尺寸是拿捏得极好,派人传话的时候便率先看过圣旨内容了。

因此传话的书吏也能回答李洵的问题:

“说让郡王率领麾下兵马前去戍卫蕃平,对抗西戎。”

这让李洵很意外,笑着道:

“真是稀奇。”

“传旨大臣可还在肃城?”

书吏道:

“在的。那人就是想亲自求见了郡王再走呢。”

李洵微一沉吟,这事倒确实值得他回一趟城里。

将培训一事交给荣元,李洵便立刻带着亲兵赶回了城里。

一回来,李洵便召见了传旨大臣。

此人李洵之前没见过,是这两年才提拔上来的工部侍郎宋裘。李洵离京之前,此人还在地方熬资历。

不过,宋家在大启也算是一方望族了。

“参见郡王!”

此人看起来四十多岁,留着八字胡,有些微胖虽然相貌一般却眼中精光闪烁。一见李洵便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丝毫没有因为李洵对传旨怠慢的不悦。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洵也温和地叫他起身入座。

那人虚坐下来后,便满脸欢喜孺慕地望着李洵:

“微臣仰慕郡王英名已久,这次陛下要让人传旨,臣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来这一趟差事。如今得见郡王,果然是风采无双!”

李洵与一旁的林德康对视一眼,笑着问道:

“听你的意思,来本王处传旨,倒成了香饽饽了?”

宋裘谄媚地道:“那是自然,郡王救国家于危难,好些人都想来向您请安呢。不过,他们都没有臣这么心诚,所以最终也只有臣能来。”

说了一通溜须拍马的话,宋裘还给李洵带来了一柄极品宝刀,说宝刀配英雄,希望他一定收下。

示好之意非常明显,于是李洵也没有拒绝。

又问了他一些京中的情形,此人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从他口中,李洵得知了嘉佑帝因为杨朔送出的消息气到中风,如今已经是半身偏瘫,也得知这旨意是嘉佑帝直接在朝上宣布的,完全不像以往一样遮遮掩掩。

说了一盏茶的话,宋裘见李洵似乎接受了他的示好,告退的时候,眼中的欢喜之情变得真心实意起来。

等宋裘离开,李洵转头问林德康:

“保父,你怎么看这宋裘之举。”

林德康捋了捋胡须,带着几分轻蔑道:

“见风使舵的小人而已,如今是看着形势有变,赶紧下注拜码头呢。”

显然,他是很瞧不上这样的人的。

话锋一转,他又道:

“此事足见朝中众臣,对陛下的身体并不乐观啊。哪怕殿下您要与百姓分田地,他们也急着向您示好。不过,这些人向来会阳奉阴违,殿下也不可因此掉以轻心。”

李洵点了点头,很认同他的话。

林德康又道:

“倒是陛下此举,明显不怀好意,咱们不得不防。这蕃平郡,可不好接。”

说到这里,他便有些愤怒:

“他倒是打得好算盘,以蕃平与沿途郡县为饵,想让殿下与西戎相争,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两个敌人!当所有人都是傻子,他下了饵人就要如他所愿去咬钩!”

李洵因他愤愤不平的样子,眼中染上了笑意:

“那蕃平和沿途郡县,若是硬要打,还得费不少功夫,如今都送到嘴边了,怎能不要。”

能和平地拿下更多的大启国土,他是不会拒绝的。

毕竟如今还是个以农为本的社会。以眼下的耕种水平来说,大启的国土比起草原上更适合耕种,能为他的势力布下更坚实的粮食防线。

他先前的目标其实是高旗,顺着肃城直接西进,从高旗攻打西戎,取其王庭,换回己方的人质。

但以嘉佑帝以往的行事作风,他以为这事没这么顺利,大概要等到镇西军完全抵御不住西戎大军的时候才会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