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3/3页)

“而且,臣以为,君臣父子的名分在那里,此时不该由郡王经手,以免郡王受人诟病。综合各种情势,臣以为此时只能擅专。”

李洵听完他的理由,眼中流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来。

“做得很好!”

他直言不讳地夸赞道,叫刘渊父子都愣住了。

这可是指责诟病君父之事,郡王竟然如此毫不掩饰地夸奖刘瑾做得好?

却听慎郡王继续道: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身为一军将领,怎可没有自行拿主意的勇气?政务,舆论,有时候也犹如战场,你们既主管一方,自然无需事事都向本王请示。本王将军队和地方政务交给你们,便是赋予了你们这样的权力,也相信你们的能力。”

“只要你们的选择出于是忠君之心,又不妨害百姓士兵,哪怕与本王意见相左,本王也不会怪罪于你们。”

刘瑾大喜,当下就磕了个头,响亮地道:

“郡王英明!”

他就说郡王不会怪罪他,父亲那严阵以待的架势,带得他也凭白担心了许久。

而刘渊则是大受震撼,没想到郡王身为一代强主,竟然能给予臣下如此多的信任和自由。

他……真的是与李家前头两代君主截然不同的人物。

他能在迟暮之年还能遇到这样的主公,当真是死而无憾。

见刘瑾喜形于色的样子,李洵眼中也流露出几分笑意来,他继续补充道:

“不过,像此次这种情况,本王是否被人诟病,却并非你们在决策时需要顾虑的。”

“君权之争,本就论不上父子兄弟的虚假情分。本王既选了这条与君父相争的路,便不怕天下人与后世的非议。敢做,便敢当。”

这是李洵第一次明确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欲与君父相争的意思。

当然,以往在肃城的那些手下们,想让他反叛,自立为帝的心思是昭然若揭,也犯不上让他对此表态。

刘渊闻言,有些意外。

慎郡王不断扩张势力,本就有与朝廷抗衡的意思,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叫他意外的是慎郡王坦荡的态度。

随即又觉得,这才是真正胸中有大丘壑者。不畏人言,不畏身后名,只求无愧于百姓与天下。古今往来的千古明君,也少有人如此超脱。

郡王的胸襟,果真非常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