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3页)

有些与岑樘有旧怨,当初又不能拿这滚刀石怎样的,此时甚至故意让人去败坏岑樘的名声,说他热孝出仕,投奔慎郡王不忠不孝。

然而,岑樘素有清名,投奔的又是慎郡王这样的当世明主,这种诋毁的言论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读书人们反而说:

“这朝中待着真是没意思,要我说啊,岑大人走得好!”

“连岑大人都走了,可见这朝廷已经烂到底了,与其为这样的朝廷虚耗年华,倒不如与岑大人一样,去慎郡王麾下闯出一番作为!”

“对啊,考慎郡王治下的吏员考试,其实比科举划算多了。据说只要有个童生的功名就能参考,考中了直接就授官,根本不用塞钱侯缺!”

“竟有这种好事儿!郡王那里都考些什么啊?”有人迫不及待地打探起来。

读书人们的话题直接就变成了慎郡王治下吏员考试探讨。

传话的有心人不甘心:

“你们可别忘了,慎郡王治下再好,那也是苦寒北疆,不毛之地。”

然而他这话当即就被人反驳:

“那你可就想错了,听商人们说,如今的肃城,那是一日比一日繁华了,其他地方也欣欣向荣,以后必然是会越来越好的。”

“那这么说来,慎郡王治下还真是去得,就是不知道到底何时再招考啊?”

“就算不招考也不亏啊,只要去了慎郡王治下,全家不论男女,一人都能分五亩地……”

许多家境一般的读书人,顿时动了卖掉京城产业,前往肃城的念头。

而下层的官员们,则纷纷对岑樘艳羡不已。

“听说岑御史一去就是司法部长官,位同尚书!”

“这可真是一飞冲天啊,也不知道慎郡王如何就这么看重他!”

“肯定是因为他清名在外了,咱们一般人比不得。可就算是这样,其实去肃城也比咱们在京城划算。我听人说,那边的官吏,同样的等级,跟咱们做同样的事,能拿到的月俸是朝廷的六七倍,要是表现好,甚至能达到十倍!”

“嘶!慎郡王竟如此大方!”

“谁叫慎郡王有钱呢。你们也不想想,朝廷如今是什么情况,慎郡王那里又是什么情况。抢了北戎就不说了,还盛产棉布和糖,手下的人又少,国库得有多充裕!”

“唉,咱们先前怎么就没想到举家去投奔慎郡王呢!”

“是啊,岑樘这么一走,咱们恐怕是走不成了。”

“要是慎郡王能早些继……回京该多好。”

“嘘,这话放在心里念一念也就是了,可千万说不得!”

……

哪怕嘉佑帝对民间以及朝廷官吏的反应只知道一星半点,也是心如火烧。

“陈太师那边有何进展?”

他忍不住催促陈旺。

陈旺很快取来了陈太师从清河战线五百里加急发回来的急报。

嘉佑帝展开折子,很快就拧起了眉头。

“这些该死的蛮夷,真是贪得无厌!”

哪怕他有北戎玉玺与北戎汗这人质,哈丹虽然畏手畏脚,退回了清河对岸,却是坚决不肯投降。

相反,他们占据着清河对面的几座城池,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一点都不着急,俨然成了大启内部的国中国。

见大启主动和谈,更是贪得无厌地要求大启要跟对待东戎西戎一般,割地赔款,且打开天沙城,这才愿意撤出中原。

就算嘉佑帝完全不顾自己的名声,也不可能答应他们这种过分的条件。

如今的国库,根本支付不起这么多赔款。而且,他们要的地是鼎德和天沙城,相当于直接对北戎打开大门,他又不蠢,如何肯答应这等自掘坟墓的条件。

原本嘉佑帝是打算与他们磨时间,让北戎妥协。可磨了这些天,北戎那边有恃无恐,竟然丝毫不肯退让。

如今,李洵步步紧逼,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势力膨胀得越来越快,让嘉佑帝心中的紧迫感达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