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3页)

不过,这些都是接下来几个月里他可以慢慢调查的。如今要紧的是另一件事。

“郡王,若要全境养殖猪,羊,恐怕未必有足够的幼崽。而且猪,羊幼崽不比种子,价格昂贵,只怕许多百姓不愿采买。”

李洵对此倒是早有想法:

“羊崽不用愁,直接从北戎牧场运来便是。猪崽,尽可能自主繁育,不够的便向财政部要钱,从大启其他郡县采买。”

“至于百姓不愿买幼崽,你与宣传营联系,叫他们想办法调动百姓养殖积极性。除此之外,首次养殖,可向官府半价申领幼崽,年底上交猪羊肉抵扣幼崽半数价款,若不能上交等价猪肉,则需返还官府全部幼崽款项。另外,中原郡县前三年养殖,均可免征养殖税。”

他如今不缺钱,拨款发展养殖业是完全没问题的。

周如植一一记下,又听李洵吩咐道:

“对了,甜菜能养羊,那便值得在草原推广。这方面你得抓紧时间研究一下,最好今年能在草原地区也种上甜菜。”

来一趟郡王府,便被郡王丢了一箩筐的事情,饶是周如植再醉心于农事,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也干不完这么多事。

前头那些他都老老实实应下了,就最后这条,他是真的接不下了。

“郡王,今年要在草原推广甜菜种植恐怕很难,臣手中的人手,调研与安排中原地区的种植养殖便有些吃紧了,再加上广袤的北戎草原,实在是……”

他的话没说完,李洵却明白了其中的未竟之意。

各衙门的人员扩招,迫在眉睫。

只是,这种能写会算,还能理解周如植意思,记录研究各地土壤数据,帮他做预算规划的专业人才,远不是军中刚刚脱盲的士兵能胜任的。

这种事上,还是要有知识储备与算学能力更强的人才方能满足要求。

李洵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些从小专注科举的读书人。

说起科举,后世便容易有刻板印象,以为录取的都是些只会钻研四书五经的书呆子。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科举科目涉及算学,还有策论,律法等,在每个方面没有深厚的造诣,没有很广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根本考不上秀才以上功名的。

论知识储备与算学能力,这些读书人确实远远超过普通人。

“再等等,本王过段日子给你招些人手。”

据情报营汇报的消息,大启境内的其他郡县,有不少读书人都准备来投奔于他,等人到了,举行一场招聘考试,或许就能填补一些人才空缺了。